八年級上冊:9、大道之行也 壹、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選賢與能 與:通“舉”舉薦,選拔 2、古人不獨親其親 親:以……為親。
親:親人、父母 3、不獨子其子 子:以……為子。 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歸 分:職分、職業 5、貨惡其棄於地也 惡:憎惡 6、盜竊亂賊而不作 亂:造反。
賊:害人。 作:興起 7、是謂大同 是:這。
大同:理想社會 8、女有歸 歸:女子出嫁 二、譯句 答案 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1、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 *** , 人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2、所以人們不單純只是奉養自己的父母,也不單純只是撫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歸 3、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適時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有的。
八年級上冊:三峽 壹、解釋 答案 1、重巖疊嶂 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上 3、乘奔禦風 奔:這裏指快跑的馬 4、素湍綠潭 湍:急流的水 5、不見曦月 曦:陽光,這裏指太陽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飛漱 沖刷 8、屬引淒異 屬引:接連不斷 9、或王命急宣 或:有時 10、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雖:即使 11、良多趣味 良:真,實在 二、回答以下問題 1、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 作者是從“山”、“水”兩方面描寫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先寫“山”後寫“水”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描繪出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2、用原文回答: 表現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表現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表現春冬清流緩的句子是 表現秋季淒清蕭瑟的句子是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3、作者是如何從不同的季節景象來描寫江水的特點的? 夏天,寫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險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兇險和疾速的特點。
春冬之時,水退潭清,景色秀麗,突出了三峽春冬景色的清麗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靜,水枯氣寒冷以高猿哀鳴襯托深秋的淒清,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4、文章結尾引用了漁者的歌詞,有什麽作用? 襯托“晴初霜旦”之時“林寒澗肅”的淒涼情景,渲染蕭瑟的氣氛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羲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2、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3、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至於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 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
4、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 倒影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5、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懸泉和瀑布在那裏飛流沖蕩 6、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 實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每當到了初晴或結霜的早晨, 樹林和山澗顯出壹片清涼和寂靜。 8、常高猿長嘯,屬引淒異 有時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 異常淒涼。
9、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空蕩的山谷裏傳來猿叫的回聲, 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 八年級上冊:10、答謝中書書 壹、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四時:四季。
俱:都 2、曉霧將歇 歇:消散 3、夕日欲頹,沈鱗競躍 頹:墜落。 競躍:爭著跳躍 欲:將要。
沈鱗:潛遊在水中的魚 4、未復有能與奇者 與:參與,這裏指欣賞 二、回答下列問題 答案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麽思想? 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達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達了作者沈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3、書是壹種怎樣的體裁? 書即書信,是壹種應用性文體, 可具有文學性。 三、填空 答案 1、“高峰入雲,清流見底”表現了 之美。
山水相映 2、“兩岸石壁,五色交輝”表現了 之美。 色彩配合 3、“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沈鱗競躍”表現了 晨昏變化之美。
2. 8年級課外古文閱讀及答案(壹)唐子西雲:“詩初成時,未見可訾(詆毀,指責)處,姑置之。
明日取讀,則瑕疵百出,乃反復改正之。隔數日取閱,疵累又出,又改正之。
如此數四,方敢示人。”此數言,可謂知其難而深造之者也。
余雲:“知壹重非,進壹重境;亦有生金,壹鑄而定。” 詩改壹字,界判人天,非個中人不解。
齊己《早梅》雲:“前村深雪裏,昨夜幾枝開。”鄭谷曰:“改‘幾’為‘壹’字,方是早梅。”
齊乃下拜。某作《禦溝》詩曰:“此波涵帝澤,無處濯塵纓。”
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
某怒而去。皎然暗書壹“中”字在手心待之。
須臾,其人狂奔而來,曰:“已改‘波’字為‘中’字矣。”皎然出手心示之,相與大笑。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1)姑置之 (2)方敢示人 (3)無處濯塵纓 (4)某怒而去 2下列黑體字與“皎然暗書壹“中”字在手心待之”中的“書”用法不同的壹項是( ) A婦撫兒乳 B處處誌之 C親賢臣,遠小人 D策之不以其道 3請將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 明日取讀,則瑕疵百出 (2)須臾,其人狂奔而來 4文中鄭谷認為“改‘幾’為‘壹’字,方是早梅”,為什麽? 5兩文的內容都與作詩有關,但各有側重,請分別概括。 (二)唐太宗論弓矢上①謂太子少師②蕭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曰‘皆非良材’。
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④,弓雖勁而發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⑤,數延見,問以民間疾苦,政事得失。(選自《資治通鑒 唐紀》)註釋:①上:君主,這裏指李世民。
②太子少師:指教皇太子讀書的官員。③弓工:造弓的工匠。
④邪:不正。⑤:更宿中書內省:輪流在中書內省值班休息。
更,輪流。中書內省,屬朝廷決策的機構。
1解釋下列黑體字。(1)朕少好弓矢 (2)皆非良材 (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4)數延見 2 選出與“問以民間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壹項(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諫之路也 C皆以美於徐公 D咨臣以當世之事 3從這個語段中,妳可以看出唐太宗是壹位怎樣的君主? (三)鮑君昔有人設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覺.有行人竊取之,猶念不仁,乃以鮑魚置罝中而去.本主來,於罝中得鮑魚,怪之以為神,不敢持歸.於是置屋立廟,號為鮑君.後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謂有神.積七八年,鮑魚主過廟下,問其故,人具為說.乃曰:“此是我鮑魚,何神之有?”於是乃息. 註:①罝:網,用以捕鳥獸. 1解釋文中黑體字。
(1)乃以鮑魚置罝中而去 (2)問其故 2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此是我鮑魚,何神之有? 3本主“不敢持歸“的原因是什麽? 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麽道理? (四)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婦之親①蕭氏子至京師②,因謁公,公約之飯。
翌日,蕭氏子盛服而往,意為公必盛饌③。日過午,覺饑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餅兩枚,次供豬臠⑥數四,頃即供飯,旁置菜羹而已。
蕭氏子頗驕縱,不復下箸,惟啖⑦胡餅中間少許,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而退。
註釋:①子婦之親:兒媳婦家的親戚。②京師:京城。
③饌:準備食物。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幾杯酒。⑥臠:切成小塊的肉。
⑦啖:吃。 1解釋下列句中的黑體字。
(1)因謁公 (2)覺饑甚而不敢去 (3)旁置菜羹而已 (3)公取自食之 2下列句中黑體字理解錯誤的壹項是( ) A方命坐(才) B蕭氏子頗驕縱(很,非常) C惟啖⑦胡餅中間少許(只) D其人愧而退(表轉折,但是) 3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4王安石具有什麽品質?根據文意,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 (五)田不滿怒斥髑髏田不滿夜行失道,誤經墟墓間,足踏壹髑髏,髑髏作聲曰:“毋敗我面,且禍爾!”不滿戇且悍,叱曰:“誰遣爾當路?” 髑髏曰:“人移我於此,非我當路也.”不滿又叱曰:“爾何不禍移爾者?” 髑髏曰:“彼運方盛,無如何也.”不滿笑且怒曰:“豈我衰耶?畏盛而淩衰,是何理耶?” 髑髏作泣聲曰:“君氣亦盛,故我不敢祟,徒以虛詞恫喝也.畏盛淩衰,人情皆爾,君乃責鬼乎?哀而撥入土窟中,公之意也.”不滿沖之竟過.惟聞背後嗚嗚聲,卒無他異.(選自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註釋:髑髏{獨樓}:死人的頭骨,即骷髏。
1解釋下列句中黑體字詞。毋敗我面,且禍爾敗: 禍: 2“且禍爾”與“戇且悍”中的“且”,分別作何解釋? 3翻譯文中畫線句。
爾何不禍移爾者? 4作者寫這段誌怪文字的用意是為了批評怎樣的社會現象?請從原文中找出最關鍵的壹句話。 參考答案 (壹) 1(1)放置,放下(2)給……看,讓……看(3)洗,洗滌(4)離開 2C 3(1)第二天拿出來讀壹讀,就發現毛病很多。
(2)壹會兒,那個又狂奔回來。 4“壹”字表明梅花只開壹枝,極言數量之少;也可能是第壹枝,更能體現“早”的特點。
5前文:作詩要反復修改;後文:作詩煉字很重要。 (二) 1(1)喜愛,愛好(2)全,都(3)從前(4)屢次,多次 2D 3關心民間疾苦,善於治理。
3. 八年級上冊語文內容文言文和古詩急2013 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復習專題(八年級上冊)答案1. ①到 ②犯罪 ③只,僅僅 ④它們的果實2. 譯文:不可跟聖人開玩笑啊,我反而自討沒趣了.3. 隨機應變,善於辭令.4 .《世說新語》 筆記 劉義慶5 .( 1 )(病)重 ( 2 )全,完全 ( 3 )向來、壹向 ( 4 )死6 .( 1 )為什麽總聽不到(子敬的)消息?這(壹定)是他已經死了.( 2 )(子猷)就壹直走進去坐在靈床上,拿過子敬的琴來彈,幾根弦的聲音已經不協調了.7 .略(可以從珍惜親情方面來談,合理即可.)8.D9.C10.D11. 柳宗元的“樂”是發現小石潭後暫時的自樂;歐陽修的“樂”既有山水之樂、太守自樂,更有與民同樂的情懷.(能說出不同點在“與民同樂”即可12. 蘇軾,唐宋.13.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14. 蓋/竹柏影也15.① 考慮,想到 ② 散步 ( 或漫步、走、行走 )16.①( 我 ) 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窗戶 ( 十分優美 ) ,我高興地起來走出戶外.② 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啊 117.① 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② 自我排遣的曠達(或雖遭貶謫依然 曠達18.(1) 端起灑杯 (2) 考慮 或:想著19.B20.(1)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2)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壹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21.C22. 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遠圓滿的事情,人生有歡聚,也必然有離別; —— 正與月亮有圓時,也總有缺時壹樣,原本是自然的規律.23 .①固執壹端,不知變通 ②古代的典章制度 ③隨意 ④水停聚的地方24 .①也不可以隨意輕信別人的言語.②所以必須要親自登山涉水.25 .第二段介紹了海瑞治水不但躬親而且清廉的事.用海瑞的事例證明作者在第壹段提出的論點.26 .末句話從反面講不躬親、怕吃苦的後果,與上文形成對比,***同論證本文論點.27 .略快速回復。
4. 求2019初二上冊語文古詩和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