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矢字怎麽讀拼音

矢字怎麽讀拼音

矢字拼音shǐ。

矢,漢語次常用字,讀作shǐ,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為尾部有雙羽平衡的箭只,後引申為不變線的,定向的,堅定不移的,直,正直,端正等含義。

字源演變

矢,象形字,像箭的鏑、幹、栝羽之形,本義為箭。《說文》:“矢,弓弩矢也。從入,象鏑栝羽之形。”商代“矢”與“寅”為同源字。在商代矢字有二義,壹是用為箭義,如《合集》36481正記載“小臣墻比伐?(?表缺失)美”,所獲的戰利品中就有“矢”(箭)。

二是用為陳義,《爾雅·釋詁》:“矢,陳也。”《屯》313:“……我呂方矢於宗。”(我用方人作為人牲,陳列於宗廟)“弜矢。”(還是不陳列於宗廟)周代文字矢多用為箭義,虢季子白盤:“睗用弓彤矢其央。”此義至春秋時依然,如石鼓文《而師》:“弓矢孔庶。”

周代金文承續商代甲骨文字形,在矢字在矢幹中間標壹短橫,或標壹個“O”,或標壹圓點。篆文有所變形,箭尾形象消失。春秋以後,字中間標壹短橫的寫法得以沿襲下來。隸書將篆文的箭頭寫成“?”,箭頭的形象消失,直至演變為楷書字體矢。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午集中矢部

《唐韻》《廣韻》式視切。《集韻》《類篇》《韻會》矧視切,並屍上聲。《說文》:弓弩矢也。從入,象鏑括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宋衷雲:黃帝臣也。《荀子·解蔽篇》:浮遊作矢。《山海經》:少皡生般,始為弓矢。《爾雅·釋詁》:矢,弛也。疏:以弓釋弦曰弛。《釋名》: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

又嚆矢,響箭也。《莊子·在宥篇》:焉知曾史之不為桀紂嚆史也。壹作嗃矢。黃庭堅曰:安能為人作嗃矢。註:射者必先以嗃矢定其遠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