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道德經第61章原文及譯文

道德經第61章原文及譯文

道德經第61章原文及譯文如下:

原文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pìn),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靜勝牡(mǔ),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其欲,大者宜為下。

譯文

治理壹個很大的國家,要像江海那樣安於處在卑下的地方,居於天下雌柔的位置,使天下百川河流交匯於這裏。雌柔能以安靜寧定戰勝雄強,就在於它既能以靜制動又安於居下。所以,大國如能對小國謙虛卑下,則必然能取得小國的信任依附;小國若能對大國謙虛卑下,則也能取得大國的信任支持。

所以,不管是大國用謙虛卑下取得小國的信任,還是小國用謙虛卑下取得大國的信任,大國無非是想兼並小國,小國無非是有求於大國。這樣大國小國都可以達到各自的願望。特別是大國,更應該謙虛卑下。

解析:

春秋末期,諸侯國的兼並戰爭日益激烈,大國試圖稱霸天下,小國力圖保全自己,人民的處境則苦不堪言。面對戰爭帶來的災難,老子痛心疾首,忍無可忍,終於發出了“大國者下流”的感慨。這裏所說的“下流”,指的不是卑賤、無恥,而是江河的流向。

我們知道,水都是向低處流的,海之所以能夠包納百川,就是因為它甘居下位,無所不包,所以才成就了自己的“大”。它的作為是合乎道德的,所以它能長久而廣博。在老子看來,大國如果能像大海那樣謙和,甘居卑下的位置,那麽國家就能太平,人民就能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