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詩人。他曾先後擔任過監察禦史、巡撫、兵部尚書等職。於謙作風廉潔,為人耿直。 謙生活的那個時代,朝政腐敗,貪汙成風,賄賂公行。當時各地官僚進京朝見皇帝,都要從本地老百姓那裏搜刮許多的土特產品,諸如絹帕、蘑菇、線香等獻給皇上和朝中權貴。
明朝正統年間,宦官王振以權謀私,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巡撫於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
他的同僚勸他說:“妳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壹些著名的土特產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於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帶有清風!”以示對那些阿諛奉承之貪官的嘲弄。兩袖清風的成語從此便流傳下來。?
《入京》
明代:?於謙
絹帕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譯文:
絹帕、蘑菇、線香這些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為貪官汙吏的搜刮,它們反而給人民帶來了災難。所以我什麽也不帶,只帶兩袖清風去朝見天子,免除百姓的不滿。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明英宗時,貪鄙成風,地方官進京,不帶重金厚禮是辦不成事的。時任地方巡撫的於謙,卻每次進京都是兩手空空,連絹帕麻菇之類的土特產也不帶上壹點。並口占《入京》此詩。
絹帕、蘑菇、線香都是他任職之地的特產。於謙在詩中說,這類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調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禍殃了。他在詩中表明自己的態度:我進京什麽也不帶,只有兩袖清風朝見天了。詩中的閭閻是裏弄、胡同的意思,引申為民間、老百姓。
於謙,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後釋放,起為兵部侍郎。
土木之變後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於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謚曰忠肅。
百度百科-中華歷史賢臣:兩袖清風·於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