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的讀音是什麽:[zhèng]、[zhēng]
正(拼音:zhèng、zhēng)是漢語壹級通用規範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上為城池形,下為足,本義為征行、征伐,是“征”的古字,讀zhēng。征伐的目的就是有所平定、有所糾正,因而引申出平定、匡正義,由平定引申出決定、考定、勘定等義。
由匡正引申出使端正義,進壹步引申為治理義,進行治理的人亦稱為“正”,進壹步引申為準則、法則義。由官長之“正”,引申為正、副之“正”。《說文》訓“正,是也”,乃引申義。以上義讀zhèng。
“正”字亦借指農歷壹年的第壹個月,稱為“正月”。引申為歷法的代稱,如:夏正、周正。以上諸義讀為zhēng。
“正”在甲骨文中又用作正月之“正”,有多片龜甲上刻有“在正月”的字樣。關於壹月為何稱“正月”,今人多采用杜預的解釋:“凡人君即位,欲其體元以居正,故不言壹年壹月也。”
但是在商代“正”還找不到如後世“不偏”等的用法,那麽,“正月”就不是“欲其體元以居正”的意思。所以對“正月”的含義應另作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