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目連救母的故事梗概

目連救母的故事梗概

目連的母親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嗇貪婪,兒子卻極有道心且孝順。其母趁兒子外出時,天天宰殺牲畜,大肆烹嚼,無念子心,更從不修善。母死後被打入陰曹地府,受盡苦刑的懲處。目連為了救母親而出家修行,得了神通,到地獄中見到了受苦的母親。

目連心中不忍,但以他母親生前的罪孽,終不能走出餓鬼道,給她吃的東西沒到她口中,便化成火炭。

目連無計可施,十分悲哀,又祈求於佛。佛陀教目連於七月十五日建盂蘭盆會,借十方僧眾之力讓母吃飽。目連乃依佛囑,於是有了七月十五設盂蘭供養十方僧眾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目連母親得以吃飽轉入人世,生變為狗。目連又誦了七天七夜的經,使他母親脫離狗身,進入天堂。

擴展資料:

相關習俗

1、盂蘭盆節、鬼節、中元節

這個故事中衍生出的盂蘭盆節、鬼節、亡人節、中元節等名目流傳至今。大部分地區每年農歷七月十五祭祖,為亡人紮紙船,上供果,燒紙錢衣物就是沿襲這個佛典,代代相傳。

2、福州“拗九節”

閩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稱為“上九”,十九稱為“中九”,廿九稱為“後九”,所以這粥便叫“後九粥”。以後又以粥的顏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連孝順母親,又叫“孝九粥”。

3、目蓮舞

目蓮舞是廣東雷州道教舉行的告慰先人活動中***壹小段舞蹈,是由傳說中的目蓮救母故事演繹出來。演員壹般為7人,其中壹人主演,其他為配角,經過帶兵出征、打四方、找地獄、救出遇難母親的情景表演,體現了忠、義、孝的美德。

百度百科-目連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