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胡氏人物

胡氏人物

胡 藩(371-433),字道序,號永維,江蘇宿遷人。參與了南北朝宋武帝劉裕的壹系列政治、軍事活動,才略超群,被譽為“江右俊傑”。從征慕容超和盧循,累立戰功,封吾平縣五等子,除正員郎,尋轉寧遠將軍、鄱陽太守;從伐羌,任寧朔將軍,參太尉軍事;武帝還彭城,參相國事;論平司馬休之及廣固功,封陽山縣男,食邑五百戶。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遷建武將軍、江夏內史;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征為遊擊將軍,出戍廣陵,行府州事,轉太子左衙率。封土豫章西,愛贛西新吳(今奉新)華林山水之勝,自江蘇邳州宿遷徙華林肇基,始就其地而居焉。元嘉十年(公元433年)卒,享年62歲,謚壯侯。《方輿經》載其葬洪州南十九裏,《宋書》有傳。胡藩是最早從江蘇邳州來到華林山定居的,他生了60個兒子,被後世尊為奉新“華林胡氏始祖”。藩子鎮,字伯定,號隆世,宋文帝時任西陽(黃州府西陽郡)太守,宋明帝泰始中為員外郎;藩子鍬,字仲器,號景世,官至車騎參軍、新興太守;藩子金壹,字季真,號茂世,文帝時任刺史。胡藩後世子孫人才輩出,歷代均有名賢顯宦,特別是他的第29世孫胡仲堯在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創辦了華林書院,曾先後兩次受到宋太宗下詔旌表,創造了華林胡氏的輝煌。華林胡氏後裔廣居全國各地,迄今已發展到1300多萬。 胡 成(高早成)(875-945),字湯老,號嵩山,赤岸鎮華林村人。胡藩第25世孫,胡清獻次子。登唐天祐乙醜(公元905年)進士第,先任國子監博士,後遷侍禦史,封徐國公。唐朝滅亡後,懸車不仕,歸隱華林故居,創建私塾,潛心教育子孫讀聖賢書,卒謚忠獻。時七兄弟各以仕宦而遷徙,唯胡成與夫人守華林故土,子孫繁衍。夫人耿氏,溫柔賢淑、教子有方,贈封徐國夫人。他們***生五子,人稱“五駿”:長子胡珰為膳部員外郎,次子胡瑜任陳留縣令,三子胡瓊為常州刺史,四子胡王告為江州節度使,五子胡球任散騎將軍,後發展成“華林五宗”。從此五世同居,聚族八百,華林胡氏人才輩出,門第日漸顯耀,走上了“為邦國之華,樹儒林之望”的中興之路。 胡 珰(891-946),字可宗,號竹坡,赤岸鎮華林村人。胡藩第26世孫,胡城長子,世居華林。南唐時曾官膳部員外郎,贈少保,卒謚文獻,先葬華林山沖霄鳳形鳳腦下,後改葬奉新縣城南津橋(壹說楊公橋)南。原配周氏,續娶韓氏,贈南昌縣大君,生令嚴、令赟。熊和《膳部員外郎珰公像贊》雲:“奇才命世,山鬥文章。華林衍慶,百世其昌。” 胡元鳳(927-?),字天瑞,號竹亭,赤岸鎮華林村人。胡令嚴長子,生八子,時稱“八仲”:原配劉氏,生仲堯、仲宣;續娶塗氏,生仲華、仲容;續娶官氏,生仲雅、仲甫;續娶牛氏,生仲先、克順。以子克順貴,贈朝散大夫、尚書員外郎,卒葬仙女峰北。王禹偁《尚書員外郎元鳳公像贊》:“堂堂胡公,周困急窮。義方訓子,誥賜被榮。羨胡有鳳,愧荀無龍。傳家詩禮,福祿來崇。” 胡仲堯(946-1007),字光輔,赤岸鎮華林村人,壯侯胡藩第29世孫,胡城第五世孫,北宋著名教育家,《宋史》有傳。南唐時曾任寺丞官,入宋以後,歷任洪州助教、國子監主簿。壹生善行義舉眾多:淳化年間,奉新大旱,他捐粟賑饑,活民數萬;景德四年,他捐修了縣城的南津橋(即縣城上橋前身),楊億作《南津橋記》;晚年捐修了縣城西門的昭德觀,事載《奉新縣誌》;特別是太宗太平興國年間與弟弟胡仲容創華林書院,事跡載入國史。《宋史 胡仲堯傳》雲:“構學舍於華林山別墅,聚書萬卷,大設廚廩,以延四方遊學之士。”先後到書院講學或題詞的有宰相李昉、陳堯叟、張齊賢、晏殊、呂蒙正、王欽若、吳潛、向敏中和文學家蘇軾、黃庭堅、楊億、王禹偁等。由於他的的善行義舉和辦學成績卓著,先後兩次受到宋太宗下詔旌表。華林書院培養了大批人才,僅胡氏壹家就有55人在宋朝高中進士,任刺史、尚書、宰相的也不乏其人。宋真宗詩贊雲:“黃河曾見幾番清,罕見人間有此榮。千裏朱幡迎五馬,壹門黃榜占三名。文星昨夜朝金闕,瑞氣今朝擁朕庭。最喜狀元並榜眼,探花皆是弟和兄。”宋真宗又贊雲:“壹門三刺史,四代五尚書。他族未有聞,朕今止見胡。”。北宋詩人黃庭堅《監簿仲堯公像贊》雲:“炎宋初興,胡運昌隆。延徒說學,降詔旌門。同居五代,***爨千人。久而彌盛,世代科名。”卒葬奉新華林山李八百洞之右的雷家山,墓碑曰“宋國子監簿胡仲堯之墓”,宋初著名詞人、宰相晏殊為撰墓誌銘。 胡仲容,字鹹和,赤岸鎮華林村人。壯侯胡藩第29世孫,胡城第五世孫,胡仲堯之弟。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與兄胡仲堯創華林書院。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進宮賀壽寧節,特授秘書省校書郎。宋鹹平三年(公元1000年)他又進宮貢土物,改授大理評事。他多次受到皇帝的賞賜,最後遷光祿寺丞。《宋光祿寺丞仲容公傳》載:“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公始拓建孔子廟,概諸門人祠三十間,繪像七十壹座,旁設諸生講舍100余號,邊豆、鐘盤、管弦,罔不備矣。又置《魯頌》、《倫語》、《尚書》、《周易》、《春秋》、《儀禮》、《禮記》諸書,自為臆說其言大要,至明經而悉軌於孔氏。新吳文物之盛、風化之美,自公始。”德安縣胡旦為其作 《儒學記》。宋天禧(公元1017-1021年)中,皇帝特賜緋魚袋,卒年79歲,墓在新建縣西山鸞岡,晏殊銘其墓。《宋史 孝義傳》有傳。李迪撰《光祿寺丞仲容公像贊》雲:“伯塤仲篪,聲達皇京。華林有學,大季詔旌。入貢天朝,獻規帝欽。贊詩附譜,德重名馨。” 胡克順,字孝若,赤岸鎮華林村人。仲堯之弟。舉端拱二年己醜(公元989年)進士,授宋州虞城簿,擢知許州。長社令王嗣宗漕京西表其治狀,遷大理丞,歷益州郫縣暨寧遠、惠安諸縣,皆有善政,遷秘書丞。會與有司議,監主首以克順名上詔,可之,車駕東封,知行在三司糧料院,榷鹽二載,增課三十萬緡。補潤州刺史,徙眉州,入為三司戶部判官。求補外,除宣州卒。克順重義疏財,故人徐鉉沒無嗣,克順為葬西山鸞岡,終其身祭祀之,楊文公億誌其墓,後張公商英帥洪州,高其義,更為修復。據《香祖筆記》載,徐鉉《寶臣文集》系胡克順編輯而成。張詠《戶部克順公像贊》雲:“公生有為,公出不偶。三司績著,兩榜名標。富而好禮,貴而不驕。令聞令望,久而名昭。” 胡用莊,字敬夫,赤岸鎮華林村人。《南昌府誌》(乾隆版)“胡用莊”條載其“有夙慧,九歲能詩,鹹平庚子(公元1000年)廷試第三人及第,除江州通判卒”。《奉新縣誌》(康熙版)載,胡用莊“自幼穎異,出語驚人,九歲時父命賦紅蕉,援筆立就”。其《紅蕉》詩雲:“謝家池館遇芳菲,破綠抽心壹片緋。恰似九衢三二月,綠羅叢裏著朱衣。”壹時傳為美談。黃庭堅《禦史用莊公像贊》雲:“翮翮公子,總角能文。探花聲重,禦史權尊。兄弟同捷,祖宗鹹欽。禦書有贊,名顯都京。” 胡順之,字孝先,赤岸鎮華林村人。舉景德二年乙巳(公元1005年)進士,為浮梁令。有豪民臧氏素豪橫,裏正屢苦代輸,順之率吏卒至其家,縱火焚之,因其出避,悉掩捕罪,自是臧氏輸租為壹邑倡。郡嘗遣考練使詣縣,入謁甚倨,數其罪,械而杖之,事聞,詔除著作郎。歷青州從事,大姓麻士瑤陰結貴侍,淩蔑州縣,會殺兄子事覺,莫能捕,順之盡得其黨,有詔鞠問,士瑤論死。仁宗初,遷太常博士,再上宰相書,乞太後還政,遷尚書屯田員外郎。論朝廷事,為範仲淹所知,然挾術尚權,喜縱橫捭闔以失明廢,祀鄉賢。 胡僧孺,字唐臣,赤岸鎮華林村人。胡直孺之兄,曾任河北西路提舉。陸遊在《跋胡少汲小集》中雲:“少汲(即胡直孺)之兄名僧孺,字唐臣,在元祐、紹聖間亦知名士。少汲十詩中壹篇所謂‘阿兄驚世才’者是也。”陸遊還在《跋李朝議帖》中提到:“胡唐臣僧孺,少汲直孺兄弟,為江西名士。其朋友亦皆知名,朝議公蓋其壹也。”今僅見其《八百洞天》詩壹首。 胡直孺(1073-1149),字少汲,赤岸鎮華林村人。力學如寒素,以詩受知於黃公山谷,舉紹聖四年丁醜(公元1097年)進士,初為路州司戶,有盜夜殺人眢井,莫能獲,執鄰人疑似者,誣服,直孺雪之。召為《九域誌》編修官,時議重貶元祐黨人,直孺為之營解。遷監察禦史,帥漕江西,出知平江府,擢江湖淮浙發運使,入為戶部侍郎。金人南侵,奏用種師道策議合,遷工部尚書,以龍圖閣學士知婺州,改洪州,知南京兼京東道總管。金人再犯京師,被命勤王,期壹月可集兵二十萬,符方下,朝廷趣兵急,乃以南京戍卒四千、民兵三千赴之。至雍丘,與金人遇,直孺力戰,斬首千余級。明日復戰,金步、騎益眾,自旦至午,民兵先潰,遂見執。久之得歸,著《生還錄》以見誌。欽宗慰之曰:“孤城圍閉,天下兵至者,獨卿與張叔夜耳。”張邦昌僭號,直孺嘆曰:“吾豈事偽主耶?”高宗即位赴行在,除知東平府,改洪州,奏虔吉戍兵削平巨寇,進刑部尚書,兼侍讀。論奏十事,上稱善,禦書“文物多師古,朝廷半老儒”於扇以賜,改兵部兼擢吏部。紹興間退養於華林祖居,其間曾捐修百丈寺。原配呂氏,贈和國夫人,生杞、相、栝、楫、樅、根、樸7子;續娶饒氏,封徐國夫人,生枟、榫、檥、椐4子。因所生11子皆入仕而宦徙各郡邑,遂舉家遷會埠稻田,將祖居全部財產捐與浮雲宮。卒贈端明殿學士,賜葬於浙江紹興府會稽縣雲門鄉白水鎮,招魂冢葬會埠稻田萬石莊後,祀鄉賢。著有《生還錄》1卷和《西山老人文集》24卷。黃庭堅《開國公直孺公像贊》雲:“諱矣胡公,益稷贊襄。虜廷抗節,恥僭邦昌。仗義歸國,叔夜齊彰。帝恩維渥,進爵封疆。” 胡 價,字仲藩,赤岸鎮華林村人。居鄉循謹,天資沈靜,足智多謀。舉乾道二年丙戌(公元1166年)? 進士,初授桃源簿,攝令辰溪,民夷感其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