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父母需要怎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父母需要怎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家長要樹立現代教育觀,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  

壹、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的獨立性是在實踐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從兩歲開始,隨著他們身體的發育,大小肌肉群的逐步成熟,心理能力的不斷提高,孩子已經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逐步學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衣,自己睡覺,自己收拾玩具等良好習慣,逐漸樹立獨立意識。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認識到,年幼的孩子總是在反反復復中感受著勞動的樂趣,獨立做事的快樂。從不會做到逐步學會做,從做的不象樣到逐步象樣,這是必然的規律,也是必經的過程,從中孩子也獲得了自身的發展。正因如此,家長就應放手讓孩子鍛煉,不要怕他們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責備,更不能包辦代替。對於孩子獨立去做的事,只要他們付出努力,無論結果怎樣都要給予認可和贊許,使孩子產生自信。我行這種自我感覺很重要,它是孩子獨立性得以發展的動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敗,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再去做,絕不能動輒就說我說妳不行吧,就會逞能,更不要見孩子做不好就動手代勞。當他們執意去做那些難度較大的事時,家長應予以鼓勵並給予幫助。這樣會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增加他們的鍛煉機會,養成獨立的行為。  

二、培養孩子初步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 想。遵循這樣的原則教育孩子,就能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

幼兒具有好奇好問的天性,對待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家長應啟發他們自己動腦去想,去尋求答案。陳鶴琴先生在提出上述原則時曾舉了壹個實例:有壹天,壹個9歲的孩子問他:竹管裏有空氣嗎?陳先生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拿了壹根兩頭有節兒的竹管,放在水盆中,在竹管上鉆了壹個洞,孩子們見壹個個小泡從洞中冒出,便紛紛說道:空氣!空氣!這樣,他們自己得出了答案,顯得格外高興。

我們有的家長很註意豐富孩子的知識,也常常耐心地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但往往忽略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例如,我常見家長給孩子講故事,壹頁頁的講,壹本本的講,孩子只是靜靜地聽。其實,給孩子講故事,家長也應適當提出問題讓他們自己參與,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創造機會,培養孩子自己拿主意作決定的能力。

我國傳統家教中十分註意培養孩子聽話,順從,卻不註意傾聽孩子的意見。小到生活上的事,大到孩子的發展方向,壹概由父母決定,孩子缺少自己作決定的機會,這就不能培養他們的抉擇能力。然而,自我抉擇能力也是獨立性很重要的壹個方面。

現在,隨著家教觀念的更新,有壹些具有現代家教觀,教子有方的家長,不僅註意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註意創造機會,培養孩子自己作選擇和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在此僅舉壹個小小的實例:壹個假日,我在公園裏見到壹位父親,帶著他大約四歲的兒子,在走道三叉路口時,他彎下腰去問兒子:妳說,咱們走哪條路,到哪兒去玩?孩子認真思索了壹會說:咱們走這條路吧,去看小猴。父親隨著兒子,向他所選擇的方向走去我非常贊賞這位父親。首先,他很尊重孩子,體現出父子間壹種平等的關系。同時,他又是個教育的有心人,能抓住機會從小培養孩子自我抉擇的能力。這看似家教中的壹件小事,卻反映了他培養孩子具有現代人素質的教育觀念。  

四、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

家長在培養孩子獨立性時,往往同時需要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和毅力。對於幼兒來說,自己穿脫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是需要他們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克服壹定的困難的。因此,家長的作用就是對孩子們作出的努力給予充分的肯定,並鼓勵和要求他們克服困難,尤其是那些依賴性較強的孩子,家長更要堅持要求。

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獨立做事時,最關鍵的是家長自己要戰勝自我。我們常見有的家長壹見到孩子碰到困難,不是鼓勵他去克服困難,而是立即代勞。還有的家長明知應要求孩子克服困難,堅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壹哭壹鬧,立即心軟而妥協,依順孩子,從而前功盡棄。因此,為了孩子的未來,家長應下決心甚至下狠心,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和毅力。

未來是屬於孩子的,孩子未來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未來的生活要靠他們自己去創造。這壹切都不是父母替代得了的,深愛孩子的父母們,讓妳的孩子從小學著自己走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