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妾的意思:姬妾,小妻。
氏族社會時期,國中有“媵制”,這是壹種氏族首領才有資格實行的婚姻制度。即女兒出嫁時,嶽家必須以同姓侄女輩陪嫁。陪嫁過去的姊妹或女奴,自然屬於媵妾,而姊妹媵妾的身份比女奴要高,那就不必多說了。
再往後,便正式出現了“妾”。妾在家庭中,雖然承擔著生兒育女的義務,卻享受不了“妻”的待遇。最初的原因很簡單——為妻的女子,家庭出身都要高於妾。妾壹般都來自低下的家庭,甚至是戰敗方奉獻的禮品。
“侍妾”是相比“妾”,有時意思相同,但更多情況下是更加低等的壹種身份,“妾”本身還有壹個名份,但“侍妾”,就是呼之即來,呼之即去的,身份比起“妾”,更加低賤。有時的陪嫁丫鬟就是被稱為“侍妾”,如《紅樓夢》中王熙鳳的丫鬟,就是侍妾。姚冶誠就是蔣介石侍妾。
擴展資料:
侍:女稱妾侍,男稱親侍。沒有經過六禮中的任何壹禮納入的人。侍的地位僅高於家中賣身的仆傭。侍通常沒有人生自由,依附於所嫁的人。
侍可以買賣贈送,某些方面來看相當於略微專壹壹點的家妓。當然,侍如果有了孩子也有希望晉升為側室。侍沒有撫養自己孩子的權利。子女沒有贍養先人親侍妾侍的義務,也不必將其當長輩尊敬。
古代的侍妾:
1、用來交換
三國時期,曹魏的任城王曹彰路遇壹匹好馬,想要高價買下來,但馬主人說什麽也不肯割愛,但曹彰勢在必得,於是對馬主人說:我有幾名美貌的侍妾,隨妳挑選其中壹位換妳的馬。馬主人覺得物有所值,這才同意。把侍妾當做財產跟別人交換的案例在歷史上比比皆是。
比如唐文宗時期壹個叫鮑生的人,也曾用幾名侍妾換了幾匹塞外好馬。北宋的大文豪蘇軾在就任黃州團練副使時,覺得旅途缺少坐騎,就用侍妾春娘換了壹匹馬。而且還作了首詩:春娘此去太匆匆,不敢啼嘆懊恨中。只為山行多險阻,故將紅粉換追風。
2、做為籌碼
南宋的辛棄疾在江西做官時,妻子突然病倒,為了讓醫生拿出看家本領,辛棄疾指著旁邊站立的侍妾說:只要妳能治好老妻的病,這侍妾就歸妳了。這壹招果然有效,醫生當即神勇發揮,幾日之內就治好了辛棄疾妻子的病。
侍妾不僅被當做懸賞的“酬金”,而且還經常被富貴人家當做賭博的籌碼。五代時期吳國就流行壹種“呼盧”的賭博遊戲,而籌碼就是侍妾。
3、服務工具
由於侍妾通常都是色藝俱佳的人物,所以很多時候能發揮超越金錢的作用。清朝的名家黃士陵收藏有壹面東漢時期的銅鏡,上面還刻有“宜子孫”三個字,非常罕見。黃士陵對其愛不釋手,每天拿出來把玩。
當時有個叫李茗柯的人就想把它買下來,但無論出多少錢黃士陵都堅決不賣。後來李茗柯就派壹名美妾每天給黃士陵端茶送飯,黃士陵終於沒能抵擋住美色的誘惑,把銅鏡拱手送給了李茗柯。而這名美妾則犧牲了自己的身體。
在古代的官宦、富豪看來,侍妾根本不是人,而是會動的私有財產,可以隨意打罵、交換,甚至當做賭資,這種不人道的行為不僅不會被指責,反而在當時被看做是很稀松平常的現象。而那些不能主宰自己命運的侍妾們,也只好強顏歡笑來承受這種世道的不平。
百度百科-侍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