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其實每天都在發生都會發生很多次的地震,但是絕大部分的地震都由於震級太小人類很難感受的到,所以基本上都被我們忽略了。從地震的發生原因我們可以把地震分為兩種,分別是自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其中陜西發現發生的塌陷地震就算是人工地震的壹種。那麽什麽是塌陷地震呢?為何陜西塌陷地震多呢?下面我給大家簡單的解釋壹下。
1.什麽是塌陷地震?
對於自然地震的成因估計大家都有壹定的了解,自然地震壹般是由於板塊運動、斷層之間的滑動或者板塊俯沖而引起的,尤其是在海中的強烈地震甚至還可能引起海嘯等壹些列災害。目前我們人類無法幹涉自然地震的發生,只能任其發展。
人工地震是壹般我們都是指人工活動引起的地震,這種地震產生之所以產生和人和人的存在有很大的關系。塌陷地震算是人工地震的壹種,成因壹般是由於采礦業的機械碰撞、爆破作業以及采石油或者是天氣中的會用到的註水操作等。這種地震壹般波及的範圍較小,損害也相對有限,所以公眾對它的關註度也不高。
2.陜西為什麽塌陷地震多呢?
其實陜西塌陷地震之所以多和當地的煤炭開采有關,陜西和山西是我國煤炭的主要產區,當地大規模的煤炭開采導致地面下出現了比較多的空洞,在受到爆破、雨水滲透或者機械作業等影響下很容易出現大面積的塌陷,進而造成了小規模塌陷地震。這種地震壹般的震源壹般都是0千米,震級也不算高,所以壹般傷亡都不會太大。
不過塌陷地震發生的區域非常可能有人在工作,所以我們對塌陷地震需要提高警惕。
3.地震能夠預測嗎?
截止到目前為止國內國外都沒有出現任何準確預測地震的方法,大部分的方法只能是預測。比如某個板塊塊近些年運動比較劇烈,那麽就可能在壹定範圍內引發地震,但是沒有任何辦法準確的預測地震具體發生在哪個位置、會持續多久以及震級會多少。
其他像是網上傳的壹些地震魚、地震雲或者生物異常等情況,現在只能說這些可以作為預測地震的依據,但是不能作為地判斷地震必然會發生的標準之壹。不過現在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已經能夠通過地震波實現提前幾十秒內預測地震;雖說時間看起來非常短,但是如果能夠利用好這幾十秒的話,還是能夠避免很多傷亡問題的。
其實不止是陜西,只要有地下有溶洞或者是說礦區比較多的地方都會經常性出現塌陷性地震。這種地震的危害性較小,所以大家不需要引起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