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裏糊塗,漢語成語,拼音為hú lǐ hú tú,指認識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處於模糊不清的狀態。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糊裏糊塗基礎釋義認識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處於模糊不清的狀態。
詳細釋義
1、解釋:認識模糊,不明事理。或解釋為內容混亂的,也形容思想處於模糊不清的狀態。
2、示例:糊裏糊塗是辦不好事的。
3、語法:聯合式;作謂語;指對事物認識不清。
4、例句:
1.他剛進來,也不知是怎麽回事,就跟著糊裏糊塗地起哄。
2.壹個人要與遠大的目標,那種糊裏糊塗得過且過的思想是要不得的。
糊裏糊塗出自於曾樸《孽海花》第三回:“難道龔定庵畝空就這麽糊裏糊塗的給他們藥死了嗎?”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壹回:至於那以後的批評,糊裏糊塗預寫下的,靈不靈那個去管他呢。
糊裏糊塗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糊裏糊塗近義詞有:渾渾噩噩、稀裏糊塗、恍恍惚迅譽瞎惚、沒頭沒腦、摸不著頭腦、昏昏噩噩、胡裏胡塗。
糊裏糊塗反義詞有:清清楚楚(清晰明白有條理)、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明確無虛悄誤,正大光明)、眼明心亮(心裏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問題明銳,能辨別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