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東風第壹枝·詠春雪原文_翻譯及賞析

東風第壹枝·詠春雪原文_翻譯及賞析

巧沁蘭心,偷黏草甲,東風欲障新暖。謾凝碧瓦難留,信知暮寒輕淺。行天入鏡,做弄出、輕松纖軟。料故園、不卷重簾,誤了乍來雙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面。舊遊憶著山陰,厚盟遂妨上苑。寒爐重暖,便放慢春衫針線。恐鳳靴,挑菜歸來,萬壹灞橋相見。——宋代·史達祖《東風第壹枝·詠春雪》 東風第壹枝·詠春雪 巧沁蘭心,偷黏草甲,東風欲障新暖。謾凝碧瓦難留,信知暮寒輕淺。行天入鏡,做弄出、輕松纖軟。料故園、不卷重簾,誤了乍來雙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面。舊遊憶著山陰,厚盟遂妨上苑。寒爐重暖,便放慢春衫針線。恐鳳靴,挑菜歸來,萬壹灞橋相見。 詠物 , 寫雪抒懷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雪巧妙地沁入蘭花的花心,悄悄地粘上春草的草芽。仿佛想擋住了春風送來的溫暖。雪花在碧瓦上很快融化,我知道昏暮時的寒意還很淺。橋面上行走,像漫步白雲浮天。池沼澄凈如明鏡壹般,雪花把萬物打扮得輕柔細軟。我想故鄉必是落雪天寒,那裏的層層簾幕四垂未卷,阻誤了初歸的雙燕。

楊柳才染上青色,初生的柳葉都變成千萬只白眼,剛開的杏花也由紅臉變成粉妝素面。當年的王徽之雪夜間去訪舊友,到門口卻又不見而返,因他根本不在乎見與不見。雪路難行,司馬相如遲赴了兔園的高宴。深閨中又把熏爐點燃,趕制春衫的針線也開始放慢。只怕那穿鳳紋繡鞋的佳人挑菜回來時,在灞上再與妳相見。

賞析

詠物詞主要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誌,到南宋時,詠物詞已進入成熟期,不僅數量眾多,而且更重視寫作技巧和形式美。史達祖的這首詠物詞以細膩的筆觸,繪形繪神,寫出春雪的特點,以及雪中草木萬物的千姿百態。此詞大概作於詞人獨處異鄉時的某年初春。

詞的開頭便緊扣節令,寫春雪沁入蘭心,沾上草葉,用蘭吐花、草萌芽來照應“新暖”。春風怡怡,花香草綠,但不期而至的春雪卻伴來春寒,“東風”、“新暖”壹齊被擋住了。“巧沁”、“偷粘”,寫的是在無風狀況下靜態的雪景。“謾凝”二句引申前意。春雪落在碧瓦之上,只是留下了薄薄的壹層,“難留”二字更進而寫出薄薄的積雪也頃刻消融,由此透出了春意。唐代祖詠《終南望余雪》詩曾雲:“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傍晚,又值下雪,理當寒冷,而暮寒“較淺”,更可見出確乎是春天即將要來臨了。“行天入鏡”二句,是全詞中唯獨正面描寫春雪的。韓愈《春雪》詩雲:“入鏡鸞窺沼,行天馬渡橋。”意謂雪後,鸞窺沼則如入鏡,馬度橋則如行天。以鏡與天,喻池面、橋面積雪之明凈,這裏即藉以寫雪。“輕輕纖軟”四字,寫出了春雪之柔軟細膩。天氣並不嚴寒,又無風,雪花不易凝為大朵。因此,它才能沁入蘭心,粘上草甲。前結兩句,宕開壹筆,以“料”字領起,展開想像。史達祖生於高宗紹興末年,其祖籍是汴京,無緣省視家鄉。此處“故園”當指他在臨安西湖邊的家。其《賀新郎·西湖月下》詞有“同住西山下”之句,西山即靈隱山。這裏用雙燕傳書抒發念故園、思親人之意。重簾不卷乃“春雪”、“暮寒”所致,春社已過,已是春燕來歸的季節,而重簾將阻住傳書之燕。睹物傷情,異鄉淪落之感溢於言表。

過片續寫春雪中的景物。柳眼方青,蒙雪而白;杏花本紅,以雪見素,狀物擬人,筆意精細。接著筆意壹轉,連用兩典寫人。“舊遊憶著山陰”,用王徽之雪夜訪戴逵,至門而返的典故:“後盟遂妨上苑”,用司馬相如雪天赴梁王兔園之宴遲到的故事。梅溪頗具浪漫氣質,面對壹派雪景,不由想起古之文人雅士踏雪清遊的情景,不禁心向往之。“熏爐”二句,上承“障新暖”及“暮寒較淺”之意。春天已來臨,春雪卻意外降臨,使閑置不用的“熏爐”重又點起;春雪推遲了季節,冬裝還得穿些時候,做春衫的針線且可放慢。後結二句補足前兩句。“鳳鞋”系婦人飾以鳳紋之鞋。“挑菜”指挑菜節。唐代風俗,二月初二日曲江拾菜,士民遊觀其間,謂之挑菜節。宋代沿襲了這種風俗。“灞橋”句又用壹雪典。據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載:鄭綮曰:吾“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上”。這裏擴展開來說,暗示即使到了挑菜節,仍是寒氣未褪,人心倦出的因素仍在,暗示出詞人心境在這大地復蘇時節的淒涼仍舊。江浙壹帶有民諺謂:“清明斷雪,谷雨斷霜。”挑菜節下雪不足為怪。

史達祖1163~1220?年,字邦卿,號梅溪,汴(河南開封)人。壹生未中第,早年任過幕僚。韓侂胄當國時,他是最親信的堂吏,負責撰擬文書。韓敗,史牽連受黥刑,死於貧困中。史達祖的詞以詠物為長,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還在寧宗朝北行使金,這壹部分的北行詞,充滿了沈痛的家國之感。今傳有《梅溪詞》。存詞112首。

史達祖

序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暗香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疏影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裏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裏,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壹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宋代·姜夔《暗香疏影》

暗香疏影

宋代 : 姜夔

序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

展開閱讀全文∨

序辛亥之冬,予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隸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詠物梅花白水滿春塘,旅雁每迥翔。唼流牽弱藻,斂翮帶余霜。群浮動輕浪,單泛逐孤光。懸飛竟不下,亂起未成行。刷羽同搖漾,壹舉還故鄉。——南北朝·沈約《詠湖中雁》

詠湖中雁

白水滿春塘,旅雁每迥翔。

唼流牽弱藻,斂翮帶余霜。

群浮動輕浪,單泛逐孤光。

懸飛竟不下,亂起未成行。

刷羽同搖漾,壹舉還故鄉。 詠物 , 寫鳥思鄉九月江南花事休 芙蓉宛轉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 落日還生渺渺愁。露洗玉盤金殿冷 風吹羅帶錦城秋。相看未用傷遲暮 別有池塘壹種幽。——明代·文征明《錢氏池上芙蓉》

錢氏池上芙蓉

九月江南花事休 芙蓉宛轉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 落日還生渺渺愁。

露洗玉盤金殿冷 風吹羅帶錦城秋。

相看未用傷遲暮 別有池塘壹種幽。 詠物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