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小說《鬼吹燈》中塑造的?鬼洞族?,指的是?西域三十六國?之精絕國的主體民族,然而根據歷史記載,以及相關考古資料,精絕人並沒有自稱,或者被稱之為?鬼洞?。
據史書記載,精絕國位於今天塔裏木盆地南緣的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尼雅鄉境內尼雅河下遊的古代綠洲上,及尼雅遺址所在之處,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國家。
《漢書?西域傳》記載:?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裏,戶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勝兵五百人,精絕都尉、左右將、譯長各壹人。?
也就是說,精絕國是壹個人口只有3000多人,士兵500左右的綠洲小國家,就其人口和規模來說,在西域三十六國之中,算不上什麽厲害的存在,更談不上有能力統領絲綢之路上諸多綠洲小國。而在中原王朝的歷代史籍中,有關精絕國的記載也多是只言片語,也沒有留下像樓蘭等國壹樣與中原王朝交往的各種精彩故事。
《鬼吹燈》小說中精絕人祖先?鬼洞族?自然也是不存在的。精絕的先民在距今6000年前就生活於尼雅河上遊河谷臺地,為了更好從事農業生產,他們在2000多年後逐漸沿著尼雅河北上至塔克拉瑪幹沙漠深處的尼雅河尾閭三角洲,然後再公元前500年左右回遷至尼雅河中遊定居,修建城池,開墾農田,營建自己的綠洲家園,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精絕文明。
值得壹提的是,精絕地區主要種植葡萄等經濟作物,開展畜牧業,而他們釀的葡萄酒暢銷西域諸國,而使其人民衣食無憂。
精絕人沒有自己的文字,歷史上曾使用漢字和佉盧文字,至於他們講什麽語言,現在很難說清楚,也許是同流行於西域的吐火羅語、於闐語壹樣,屬於印歐語系的壹個分支。在絲綢之路開通後,精絕貴族開始學習漢字,而西漢朝廷也派遣教習前往精絕教授漢字和漢文化。
在尼雅遺址中,中國考古學者發掘出了秦漢時期中原王朝通行的識字課本《倉頡篇》漢簡殘文和其他漢簡,表明精絕王朝不僅進行了漢文化教育,在涉及國家大事的征服公文和日常往來通信中葉是采用漢文。
在精神生活方面,精絕人也並沒有掌握神秘而強大的巫術,威懾西域諸國,最後遭受天譴而滅亡。但小說倒是有壹點符合事實,精絕人早先確實信仰原始巫術,尊崇負責與天神溝通的薩滿女巫,公元1世紀左右,佛家在貴霜帝國的支持下沿著絲綢之路傳入西域,逐漸取代了蕩滌的原始信仰,從尼雅遺址出土的佉盧文書內容可以看出,精絕王室對佛教思想極為推崇,並在境內開戰殘酷的宗教革新運動,巫較被全面禁止。
最後值得壹提的是,自尼雅遺址出土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織錦,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圖展覽文物,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壹。織錦***有青 、紅、黃、白、綠五色,其中綠色應是代表黑色,象征金、木、水、火、土五星,與文字內容相契合,表示五星會聚中原地區,為特殊的天文現象,被古代占星家視為國之祥瑞。而這副漢代織錦,所代表的意義是指:漢代的占星家發現五星會聚與黃河下遊洛陽地區,便向朝廷匯報這壹祥瑞,朝廷隨機下令大軍開拔,討伐威脅漢王朝西部邊境的南羌,並命官方下屬的織造坊設計和制作了這壹織錦。
而這織錦護臂之所以出現在精絕王的墓葬中,很有可能這位精絕王曾配合漢軍參與了這場戰事,並取得了勝利,因為將這件護臂作為榮耀的象征伴隨自己長眠於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