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
自從大難平地起,奸淫擄掠苦難當,
苦難當奔他方,骨肉離散父母喪。
《長城謠》這首歌是潘子農、劉雪庵1937年“七·七”事變後在上海創作的,原是為華藝影片公司所拍攝的電影劇本《關山萬裏》所作的插曲,後因“八壹三”抗戰爆發,影片沒拍成,但此歌卻作為壹首抗戰歌曲風行全國各地。
這是壹首獨唱歌曲,它以萬裏長城起興,抒發對故鄉的思念,探訴敵寇對中國國土的蹂躪,表達了全國人民同心協力結成抗日的新長城,打敗侵略者,收復失地的決心。這首歌的音樂蒼涼悲壯,純樸自然,感情深切而不纏綿。在音樂上極具民族風格,在寫法上和《孟姜女》壹類民歌相似,同時兼有抒情和敘事的特點。旋律線條起伏不大,節奏進行平穩、音域不寬,整個曲調建立在五聲音階的基礎上,聽起來親切、優美;唱起來既口語化、又有民族特色。由於這首歌曲具有上述旋律、節奏及結構等方面的特點,使之能在抗戰時期廣為流傳,傾述了人民被迫流浪的苦難,從而激發人民同仇敵愾的愛國熱情。
歌曲簡譜:
/060401uppic/3/20044241740430.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