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即使牛馬走失,也不致跑到對方的境內。壹說馬牛不同類,雌雄不相引誘。後用來比喻兩件事情毫不相幹。、
引自《左傳·僖公四年》壹文中,作者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於前502年,死於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後代。
原文片段: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白話譯文:魯僖公四年的春天,齊桓公率領諸侯國的軍隊攻打蔡國。蔡國潰敗,接著又去攻打楚國。楚成王派使節到齊軍對齊桓公說:“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因此牛馬發情相逐也到不了雙方的疆土。沒想到您進入了我們的國土這是什麽緣故?”
擴展資料?後世遂用風馬牛不相及,風馬牛、風馬不接、風馬、風牛等來比喻事物之間的毫不相幹、沒有關聯。
如:
湯顯祖《南柯記》有文曰:“太子,君處江北,妾處江南,風馬牛不相及也,不意太子之涉吾境也,何故?”
魯迅《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至於釋迦牟尼,可更與文藝界風馬牛了。”
劉知幾《史通。斷限》:“其與曹氏也,非唯理異犬牙,固亦事同風馬。”
徐陵《與齊尚書仆射楊遵彥書》:“方今越裳藐藐,馴雉北飛;肅慎茫茫,風牛南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