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陽馬生序原文翻譯及註釋如下:
原文翻譯:
我小時候就愛好讀書。(因為)家裏窮,沒有辦法得到書來讀,(於是)常向有書的人家去借,親手用筆抄寫,計算著日子按期歸還。(冬天)天氣十分寒冷,硯池裏的墨水結成堅冰,手指不能夠彎曲、伸直,仍然不敢放松抄書。
抄寫完畢,跑著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為這樣,許多人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於是我能夠廣泛地閱讀各種書籍。當我成年時,就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後來擔心沒有大師、名人與我交往,曾經跑到百裏以外,捧著經書向當地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
前輩道德高聲望高,向他求教的學生擠滿了他的書房,他卻從不稍微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站在旁邊侍候著,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斥責,我態度愈加恭順,禮數更加周到,不敢說壹句話來還言;等到他高興了,就又去請教。
所以我雖然愚笨,但終於能夠有所收獲。當我從師求學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裏,深冬季節刮著猛烈的寒風,積雪有好幾尺厚,腳和皮膚凍裂了還不知道。到了書舍,四肢僵硬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暖腳,用被子給我圍裹蓋上。
很久才暖和過來,我住在旅店裏,我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味道好的東西可以享受。跟我住在壹起的同學,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有紅纓裝飾的綴著珠寶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光彩照人的樣子仿佛神仙壹般。
而我雖然穿著破舊的衣衫生活在他們當中,卻毫無羨慕的意思,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感到吃的穿的不如別人。我求學時的勤奮和艱苦大概就是這樣。
如今我雖已年老,沒有成就什麽事業,還有幸在朝中做官,承蒙天子恩寵的光澤,追隨在公卿大人們的身後,每天在旁邊陪坐,準備回答眾人的咨詢,即使公卿的姓氏名字很尊貴,四海之內也有人把他們稱呼錯了的時候,況且他們的才能遠遠地勝過我了呢?
現在諸位學生在太學學習,每天都享用朝廷供給的夥食,每年都享用到父母供給的皮衣和布衣,再也沒有受凍挨餓的憂患了;坐在高大的房子下面誦讀詩書,再也沒有到處奔走求學的辛苦了有太學裏的教官給妳們當老師,再也不會有提問而不告訴,求解答卻沒有結果的情況了。
凡是妳們應該有的書,全都集中在這裏,再也不必像我那樣親自動手抄錄,要向眾人借取,才能看到書的情況了。太學的學生中,如果有學業不精進,道德修養不好的人,那就不是天資低下不如人,而是不如我那麽專心致誌地學習罷了,哪裏是別人的過錯呢!
東陽的馬生君則,在太學已經學習二年,同輩的人十分稱贊他德才兼備。我在京都去上朝時,馬生以同鄉人之子的名義拜謁我,寫了壹封長信作為初次拜見長者的禮物,言辭極為暢達;和馬生討論分辯問題時,馬生說話的神態謙和,臉色平易近人。
馬生說自己年少時,在學習上用心很辛苦,這樣的學生才稱得上是好學生啊!馬生即將回鄉去見自己的親人了,我因此把求學的艱難寫下來並告訴給晚輩。
說我勉勵同鄉人刻苦學習,就正合我的壹番心意;如果歪曲我的本意,誇耀自己的運氣好,而在同鄉人面前自高自大的話,哪裏是明白我的心意所在呢。
註釋:
1、東陽:今浙江東陽縣,當時與潛溪同屬金華府。馬生:姓馬的太學生,即文中的馬君則。序:文體名,有書序、贈序二種,本篇為贈序。
2、余:我。嗜學:愛好讀書。
3、假借:借。
4、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讀書。弗,不。之,指代抄書。
5、走:跑,這裏意為“趕快”。
6、逾約:超過約定的期限。
7、既:已經,到了。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歲時,舉行加冠束發戴帽儀式,表示已成年。
8、聖賢之道:指孔孟儒家的道統。宋濂是壹個主張仁義道德的理學家,所以十分推崇它。
9、碩師:學問淵博的老師。遊:交遊。
10、嘗:曾。趨: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