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龐統是個怎樣的人?

龐統是個怎樣的人?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三國傳言“臥龍、鳳雛得壹,可安天下”,可見龐士元是與有“臥龍”之稱的諸葛亮齊名的。但他時年三十六歲,在與劉備取西川的途中,就命喪“落鳳坡”,中道墜殂。

而諸葛亮最終貴為蜀漢丞相,“壹人之下,萬人之上”,成就不世之功。是什麽導致“鳳雛”較之“臥龍”,境遇相差如此之大?究其原因,乃“鳳雛”龐統未得其主也。

首先是龐士元的長相不好看,《三國演義》中是這樣形容他的:“其人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而孫權已經有了“雄姿英發”的周瑜,劉備已經有了“羽扇綸巾”的諸葛亮,自然對龐士元不太感興趣。

倒是壹向以“廣納賢才”著稱的曹操,對他有意思。在龐統去給曹操獻連環計的時候,曹操親自出帳迎接,並設宴款待,席間,表示久聞龐士元大名,若其幫助曹軍平定吳越,則奏請聖上,讓他位列三公。

開出如此豐厚的條件,龐士元居然不為所動,可能是因為擔心吳越百姓的安全,婉拒曹操,還暗中幫周瑜給曹操獻上致命的連環計。後曹軍赤壁大敗,龐統就此與曹操這位主公絕緣。

而孫權和劉備那邊,壹直有魯肅和諸葛亮在再三推薦,但因龐士元相貌不入眼,這兩邊主公開始都對他不太熱情。龐士元最終選擇了還要取益州的劉備。

對他的這壹決定,《三國演義》有雲:“左龍右鳳,飛入西川。雛鳳墜地,臥龍升天。”他主動請戰,隨劉備取西川,並獻上“上中下”三策。上策為直取成都,比較冒進;中策為先取涪水關,穩紮穩打;下策為退居白帝城,相機而行。劉備取了中策。

從這取西川的“上中下”三策可以看出,論謀略,並不比諸葛亮的隆中對“三分天下”遜色多少。劉備從其計,取了涪水關,直逼益州的首府成都,眼見大功將成的龐統開始腦袋發熱了,不聽諸葛亮的勸阻,急攻雒城,行至“落鳳坡”被埋伏已久的敵軍射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