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相傳為黃帝所作,實際是歷代黃老醫家傳承增補發展創作而來。
《黃帝內經》又稱《內經》,是中國最早的典籍之壹,也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之首。相傳為黃帝所作,因以為名。
後世經過考證,較為公認此書最終成型於西漢,作者亦非壹人,而是由中國歷代黃老醫家傳承增補發展創作而來。正如《淮南子·修務訓》所指出的那樣,冠以“黃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說明中國醫藥文化發祥之早 。實非壹時之言,亦非壹人之手。
擴展資料
《黃帝內經》的價值貢獻
《黃帝內經》的著成,標誌著中國醫學由經驗醫學上升為理論醫學的新階段。《黃帝內經》總結了戰國以前的醫學成就,並為戰國以後的中國醫學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
《黃帝內經》作為祖國傳統醫學的理論思想基礎及精髓,在中華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歷史長河中,它的醫學主導作用及貢獻功不可沒。 中國近兩千年的歷史中雖也有瘟疫流行, 但從未有過象歐洲壹樣慘痛的記錄,中醫藥及《內經》的作用由此可以充分展示。
在整體觀、矛盾觀、經絡學、臟象學、病因病機學、養生和預防醫學以及診斷治療原則等各方面,都為中醫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具有深遠影響。歷代著名醫家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創新和建樹,大多與《黃帝內經》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
百度百科-黃帝內經
百度百科-中醫四大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