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意思是處在憂慮禍患中可以使人或國家生存,處在安逸享樂中可以使人或國家消亡。
出處《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宋·陸九淵《與蘇宰書》:然君子每因是以自省察,故缺失由是而知,德業由是而進。屯難困頓者,乃所以成君子之美也,故曰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憂患:憂愁禍患,安樂:安逸享樂,憂愁患難的處境可以使人發奮而得以生存,安逸快樂的生活可以使人懈怠而導致滅亡。指時時警惕,才能杜絕禍患,也指仁人誌士為國家、百姓的憂患而奔波勞碌,為國家、百姓的安樂而奉獻生命。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造句
1、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假如說妳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不能畫地自限,而是要勇於接受挑戰,對畏畏縮縮的人來說,真正的危險正在於不敢冒險!
2、或許命運的折磨就是命運的恩賜,苦難常常是人生的壹筆財富,正如孟子說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希望往往在絕望中產生,鳳凰浴火而重生。
3、每個人都是有潛能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所以,當面對壓力的時候,不要焦躁,也許這只是生活,對妳的壹點小考驗,相信自己,壹切都能處理,時勢造英雄,人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貪圖安逸,縱情享樂要不得,危機感已經成為現在社會生活的準則之壹,只有時刻保持著危機感,才不會被社會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