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名詞解釋古代文學介紹如下: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道家經文。
《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壹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莊子》與《歸藏》、《黃帝四經》、《老子》等著作***為中華民族的幾部源頭性經典,它們不僅是哲學跟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古代聖哲關於文學、美學、藝術、審美的智慧結晶。莊子等道家思想是歷史上除了儒學外被定為官學與道舉的學說。
《莊子》不僅是壹本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傑作典範。更是對中國文學、審美的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深遠影響。莊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得以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精神得以發揚,在現實意義上,更為社會主義文明的建設做出了不可忽視的精神鋪墊。
《莊子》約成書於先秦時期。《漢書·藝文誌》著錄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壹。《莊子》除內八篇外都是後人所作 ?。全書以“寓言”、“重言”、“卮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繼承老子學說又發展了新說。
他蔑視禮法權貴而倡言逍遙自由,內篇的《齊物論》、《逍遙遊》和《大宗師》集中反映了此種批判哲學思想。行文汪洋恣肆,瑰麗詭譎,意出塵外。
莊子全書以超越精神、博物審美、批判思維為其特色。成玄英雲:莊子“內篇明於理本,外篇語其事跡,雜篇明於理事。內篇雖明理本,不無事跡;外篇雖明事跡,甚有妙理。”故王叔岷先生認為,研習莊子當“破除內外雜篇觀念。”
莊子的生活年代說法不壹,壹般認為是前369年—前286年。莊子逝世的時候,宋國已經覆亡。《莊子》中有“舊國舊都,望之暢然”,顯然宋亡以後才稱呼“舊國舊都”。有《莊子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