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讀後感100 字 15篇
1閱讀了羅曼?6?1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他的故事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最終成為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壹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煉!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壹般的熱情,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2貝多芬對於音樂的感悟是在與耳疾的鬥爭中獲得的。試想壹下,耳聾對於壹個以天籟之音為藍本創就生命的壹切的人來說,意味著什麽不言而欲,但生命就是這樣,他給了千萬個普通人良好的聽力。但是卻吝嗇的剝奪了貝多芬的聽力,這種痛苦是靈魂的煉獄,而貝多芬也在這種痛苦中也動搖過,他在遺言中說他不能忍受壹個沒有聲音的世界。然後的壹切,才是壹個真正的強者的行為,他沒有結束自己的生命,而是把遺書鎖在抽屜裏,又開始了壹種近乎天才的創作,而他的《第九交響樂-合唱》是在其完全耳聾之後創作,這是從蛹到蝶的過程,這是壹個鳳凰涅磐的過程,這是壹個從痛苦到輝煌的經歷,而且當痛苦到極點時,也是成就到極點時3讀了貝多芬的故事,讓我聯想到了海倫凱勒——壹個同樣有著堅強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樣是很不幸的,兒時的壹場大病,讓她變成了壹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裏,沒有色彩,沒有聲音,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命運的不公沒有讓她失去希望,她渴望了解壹切,於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終成為十九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壹 。 4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壹般的熱情,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愈,並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著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麽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後期能寫出那麽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5作為21世紀的壹名學生,社會的競爭更加的激烈,我們的功課越來越多,學習上的困難也隨之增多,面對重重的困難與壓力,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種精神呢?是!在遇到難題時,在學習成績下降時,讓我們“借著貝多芬的光芒,再壹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6 在我未讀這部作品之前,我壹直以為貝多芬是壹個很幸運的人,沒想到他是這麽的不幸。是啊,他的壹生是坎坷的,整個人生中最不幸的事都給他遇上了,想想看作為壹個音樂家,耳朵失聰了,這是多麽悲慘的壹件事呀!而且這種對音樂家而言十分致命的疾病給他帶來的痛苦,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然而所有的磨難都使他變的更加堅強:他痛苦,卻不肯屈服於命運;他貧窮,卻既不趨炎附勢,亦不迎合潮流,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他孤獨,卻能以熱誠的赤子之心愛人類;他從未享受歡樂,卻創造奉獻給全世界。然而他卻聽不到人們對他的贊譽,他也聽不到自己創作的壹些優秀的作品。7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壹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壹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壹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壹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壹些。8 人們常說:“壹本優秀的傳記不僅能讓我們認識世界,還會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人生。”《名人傳》即:“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他們的主人公分別為音樂家、雕塑家和小說家,不過,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為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9 面對痛苦、面對孤獨,貝多芬選擇了堅持自己的信念,作為壹個聽不到任何聲音的音樂家,他給人壹種傲慢的錯覺,對於政治上的專制統治,無情的戰亂,他卻選擇了反抗,為了和平,貝多芬曾說:“只要是為了獲得更美的事物,任何規律都可以破除。”這句話準確地表達了他當時反對專制的心理,而米開朗基羅又何嘗不是呢?為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因為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而壹味沈淪,那麽就壹定會沖破精神上的束縛,本想他的人生理想中。而托爾斯泰則用他的筆桿描寫除了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是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