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幅:布帛的邊緣, 比喻 人的衣著、儀表。原 形容 隨 隨便 便, 不拘小節 。後形容不 註意 衣著或容貌的 整潔 。
成語出處: 《後漢書·馬援傳》:“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 偶人 形。此子何足久稽 天下 士乎?”《北齊書·顏之推傳》:“好飲酒,多任縱, 不修邊幅 。”
成語例句: 他又 不修邊幅 ,穿著壹件稀爛的直裰,靸著壹雙破不過的蒲鞋。
繁體寫法: 不修邊幅
註音: ㄅㄨˋ ㄒㄧㄨ ㄅㄧㄢ ㄈㄨˊ
不修邊幅的近義詞: 不衫不履 衣著不整齊。形容性情灑脫,不拘小節。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 文靜 素奇其人,壹旦聞有客善 不拘小節 謂待人處世不拘泥於小事。後多指不註意生活小事。《後漢書·虞延傳》:“﹝ 延 ﹞性敦樸,不拘小節,又無
不修邊幅的反義詞: 衣冠楚楚 服裝整齊漂亮那送客的只穿了壹件鬥紋布灰布袍子,並沒穿馬褂,那客人倒是衣冠楚楚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
成語語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人不註意儀容、衣著
成語故事: 西漢末年,隗囂派馬援去四川聯合公孫述***同對付劉秀。馬援與公孫述是同鄉要好,而公孫述嫌馬援不修邊幅,派官員送去官服,裝出皇帝的架子,馬援十分不悅就去投奔劉秀,見劉秀有雄才大略,就去洛陽投奔他,後來他屢立戰功,被封為伏波將軍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 動賓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英語翻譯: not care about one's appearance
俄語翻譯: не следить за своéй внéшностью
日語翻譯: 艖(み)なりや體裁(ていさい)に頓著(とんちゃく)しない
其他翻譯: <法>avoir une tenue négligée <attacher peu d'importance>
成語謎語: 中理
讀音註意: 幅,不能讀作“fǔ”。
寫法註意: 修,不能寫作“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