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活動承載著語文學習的內容,不僅包含著語文知識的學習,而且還包含著各種情感的體驗和學習。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語文閱讀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語文閱讀教育論文範文壹:語文閱讀教學分析摘要:語文閱讀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是不可被忽視的,它不僅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所在,也對學生的理解和思維能力的提高有諸多幫助。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壹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尋求相應的解決對策,能夠讓閱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發揮出來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關鍵詞: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問題;對策
隨著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語文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層出不窮,但是有些卻背離了閱讀教學的總目標。在近幾年來的語文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付出了很多汗水,促進了教學水平整體的提高,但也出現了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閱讀教學所具有的獨特性並未被充分重視。《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閱讀教學應該?註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1]但是在現實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目標並沒有得到充分實現。本文試通過結合近年來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現實狀況,總結出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壹、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
1.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關系處理欠妥
語文是壹門綜合性學科,包含內容較為豐富,涉及範圍較為廣泛,所以學習這門學科就應該正確對待不同內容所側重的方面,充分意識到目標導向的重要性。壹方面,很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註重對於文章中個別詞句的解釋,偏重於詞匯、語法、修辭等方面的探究,而不能夠深入挖掘隱藏於整個文本背後的思想,不能讓學生與文章思想產生心靈***鳴。學生完全致力於字詞的辨析、語法手段和語法格式的辨別、語篇和句法形式的層次劃分。這些項目類型本身的獨有特點決定了處於初學階段的學生在心智和趣味性上都不容易接受。另壹方面,壹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卻僅側重於對文本整體性和人文性的把握,僅僅沈醉於文章抒發的感情之中,而不對好詞好句進行相應的辨析。這容易導致老師自我沈醉,而學生並不能夠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意義,進而在充分把握和體會文本上遇到更大的瓶頸。所以,對學生閱讀審美性評價能力的培養是必要的,而對於文章語言風格、字詞運用的方式等也應該有所了解,二者綜合起來才能夠真正達到合理性發展的目的。
2.閱讀教學的方向性指導偏移
在教學的主要方面我們不應該只註重細節性的詞句理解,而應該學習陶淵明?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從閱讀文本的基本思路上出發,從整體上學會體會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態度及表達的感情,這應該是語文素養乃至文學素養所應該培養的目的所在。而我們現在的閱讀訓練和教學乃至整個評價體系中的主要導向也過於偏重對詞句的理解,缺少從重復性閱讀教學中對學生解讀深層次文本能力的培養,缺乏發掘學生心智的意識。考試是整個教學的輔助性手段,主要的作用應該是甄別學生學業水平,考試題目應該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但很多時候我們把評價性考試作為教學的準繩,這是很大的問題。必須建立並推行目標性體系才能不讓閱讀教學舉步維艱。考試題目並不能單純地發揮相應的目標性和系統性指導作用。從本質上來講,教學課文僅是為了給學生舉例子,讓學生從其內容表達的技巧中獲得寫作的啟示,學習到表現自己思想內容的方法和技巧。然而,當前在閱讀教學中,考試題目和考點解析成為了教師日常的教學重點,甚至很多教師對於閱讀教學僅僅是考點式的梳理和單純記憶性的知識訓練,這就不能有效發揮整篇文章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身心發展的促進作用。
3.課堂形式過分倚重輔助性手段,舍本逐末
我們不否認科技帶給我們的便利和奇跡,但是多媒體教學等輔助性教學設施的引進所產生的負面效果也是不容忽視的。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壹部分教師過多追求多媒體產生的視覺效果,只註重形式而忽略教學內容,教師僅僅能夠在淺層面上吸引學生的註意,卻難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達到深層***鳴的效果。許多教師的課件都設計得色彩斑斕、形態萬千,在吸引學生註意力的同時也分散了學生的註意力?會讓語文課堂變成課件的堆砌,讓學生喪失了主觀能動性。?[2]42學生把註意力集中在賞心悅目的課件上,而對老師的講解啟發卻無動於衷,不能深刻理解並掌握課件上所展示的知識。大屏幕雖然可以把很多聲音,畫面,視頻等引入課堂,增加課堂的豐富性,但是閱讀教學作為人文性較強的領域,更應該通過閱讀和語言上的修飾調動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聯想想象。從這壹點而言,多媒體又是局限的,難以和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產生的多種多樣的想象相媲美。
二、改善語文閱讀教學的對策
1.逐步確立閱讀教學的引領作用,拓寬學生閱讀思維發散的界域
在傳統的中小學語文教學中,考試壹直處於指導性的地位,閱讀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在考試時能夠做出最完美的答案。然而,考試的評價性作用並不能更不應完全決定整個閱讀學習的體系目標,不能作為對學生語文思維導向的標桿性評價,而僅能對督促學習,提高積極性有壹定作用。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對於壹篇課文的拆解和分析,更應該從整個語文教學的實質性作用出發,以課文為引導,從講解和學習課內閱讀的藩籬中突破出來。例如,在學習莫懷戚《散步》這篇課文中,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品嘗到濃濃的親情;通過閱讀朱自清的《背影》能夠從父親的壹舉壹動中察覺到父愛表達的方式。這是人性和生物個體永遠無法磨滅的本性。學生從本真的角度散發出來的覺悟是語文教學中所不可忽視的重要領域。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抓住這樣的關鍵點發動學生閱讀古今中外關於親情的優秀作品。這樣壹來,通過閱讀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價值,更能夠讓學生體會壹篇篇關於情感、想象、推理等優秀的文學作品的人文價值。這樣,閱讀就不僅僅是讓學生順利地完成學科任務,而更能夠促使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這不是考試能夠得來的。
2.發揮閱讀獨特魅力吸引學生自主閱讀
任何的學習動力都應該源於自身,而不是外在的壓迫和推動,外來的壓力所造成的影響是不能持久的主動性的學習和接受是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師的進解技巧和引導從本質上就是要保持興趣的持久性。教師要能夠拋磚引玉,從壹點壹滴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吸引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讓其明白閱讀的情感內涵,把閱讀變成體驗和享受。?[3]首先,應該讓學生樹立閱讀學習的信心,讓學生體會到閱讀是壹件很快樂的事情,通過閱讀能夠收獲到很多意外驚喜,引起情感上的***鳴。其次,教學形式要多樣。比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采用情景再現、分角色朗讀等方式以更真實的畫面感來加強學生對於文章的把握和對於中心思想的領會體悟。在學習壹篇文章之前可以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類似經歷來告訴學生閱讀是和生活密切相關,而不是千裏之外的空中樓閣。
3.培養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習慣在壹定程度上就是壹種持久力,也是學習 程中保鮮知識的重要方式。從興趣中可以尋找更多的閱讀快樂,而從習慣中能夠發現因量變引起質變而達到的閱讀上乃至自身素養上的新水平。所有的閱讀技巧和閱讀積累都是在前人大量閱讀的基礎上完成的,學生和老師都應該首先具備經常閱讀的習慣。這不僅是知識上的積累,更能對心靈和精神進行崇高的洗禮。比如,可以讓學生朗讀壹些古詩詞,體會古人對於生活的熱情豪邁,品讀詩人對人生的俊逸灑脫,回味從字行間飄灑出來的對國家人民的熾熱情懷。當然必要的閱讀技巧還是要掌握的,但閱讀技巧是為閱讀實踐而服務的,不能單純地講解技巧而忘記技巧怎麽才能落到實處,怎麽才能讓學生獲得更多心靈上的***鳴,而不單單是對於所謂技巧的填鴨式介紹。有時候技巧不單單是從教師在黑板上列出來的公式中得來,而是在自己反復品味和反復閱讀的過程中去發覺和體悟的,任何教師在整個閱讀教學中充當的應該是引路人的作用,而不是像廚師壹樣直接給學生提供美味。所以學生和教師都應該對自己的定位有壹個更精確的了解。
4.更加註重將傳統文化道德培養和語文閱讀教學相結合
人文性學科壹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傳遞壹代代保存下來的值得學習和尊崇的精神品質,任何壹個學習語文的人都應該體會到這點,並切實地去做。在閱讀教學實踐中,特別是在古典文學的相關篇目的教學中,這樣的目標和任務顯得更加明顯。比如在閱讀和學習《魯智深拳打鎮關西》這篇課文時,不能簡單地讓學生認為魯智深是壹個好勇鬥狠,不務正業的形象,而應該讓學生了解更多關於魯智深的故事,讓學生知道我們應該從他身上學到更多積極的人格魅力,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義精神、不顧及自身安危的犧牲精神、朋友之間誠實互助的忠義之情,這些都是當今社會缺少的,也是應該大力發揚和積極提倡的。我們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以這樣的方式結合當下的道德缺失、人與人之間缺少信任的社會背景,教育學生從傳統的優秀文化中培養更完美的人格,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達到心靈的釋放和思想境界的自由舒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範麗芳.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5(3).
[3] 趙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大連:遼寧師範大學,2013.
語文閱讀教育論文範文二: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研究摘要: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有更深刻的學習體會。想要學生學好語文,不僅要有良好的寫作能力,更要有豐富的情感,比如寫作文,我們想要寫好壹篇作文就必須具備豐富的情感。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
語文閱讀教學關註學生的文學修養、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要想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就必須重視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不斷增加學生語文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獲得學習成就感。
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不註重培養學生的主動性
傳統的閱讀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的灌輸為主,課堂教學更加註重知識的傳授,這種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於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與老師的交流較少,學生漸漸失去了閱讀的興趣,降低了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2.不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語文閱讀教學,壹般都是老師帶領著學生學習,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較少,學生無法獨自思考、感悟文章的內涵,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枯燥化、單壹化、死板化,學生只是按照教師的引導機械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並沒有真正做到自我吸收,自我感悟。
3.缺乏情景創設模式的有效應用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關鍵,但是當前的語文閱讀課堂忽略了情境創設的應用,語文閱讀教學形成了為學習而學習,針對閱讀課文內容而學習的教學模式,導致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過於僵化,學生學習效果不佳。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善對策
1.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處在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對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思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對話的關系,讓學生想說、願說、樂說。因此,我們要盡量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合作探索的機會,使學生置身於探索問題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多媒體的運用可以為學生提供具體生動的形象,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不僅能啟迪學生的思維,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盤古開天辟地》,由於學生難以走進文字描述的童話故事情境中,我們的課堂應創設出山林大火、洪水噴湧、猛獸出沒等動畫情境,將文字閱讀表象化,借助形象、真實的畫面渲染情境,使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語言和情感,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
2.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生動、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表達能夠將學生帶入到文章中,使學生身臨其境,在頭腦中浮現出閱讀文章中的情景,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要生動形象,要運用聲情並茂的朗讀將學生引入到閱讀內容中,或對閱讀文章進行繪聲繪色的描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筆者利用學生愛玩的天性,創設出學生扮演小蝌蚪的遊戲情境,結合情境品讀文章。閱讀教學是對話的過程,要創設多樣的對話情境,激發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的熱情。首先,筆者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向學生提供具體的條件引發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其次,通過創設遊戲活動情境,引導學生自主解決閱讀問題。
3.利用閱讀情境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有更深刻的學習體會。想要學生學好語文,不僅要有良好的寫作能力,更要有豐富的情感,比如寫作文,我們想要寫好壹篇作文就必須具備豐富的情感。對於情感豐富的學生,會覺得寫作文時總有說不完的話,他們也能寫出很優美的語言。但是有些學生壹看到作文就會無從下筆,不知道該從何說起。對於這樣的學生,老師更應該對其情境教育,提高他們對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如,在學習《雷鋒叔叔,妳在哪裏》這壹課後,老師可以安排學生完成壹項?做好事?的任務,並將感受寫成作文,在課堂上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多媒體技術也可以互相借鑒和學習,老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可以參考優秀老師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讓自己的教學更生動有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的文學修養和素質教育培養至關重要,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是壹項長期的過程,需要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的***同努力。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立足學情,立足教學,立足生活實際,及時創設出合適的情境,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語文教育民族化?的壹個嘗試?批註式閱讀孫立權東疆學刊200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