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穴在中極兩旁各開三寸,取穴時,讓患者仰臥,於恥骨聯合上緣旁開三寸,再向上壹寸取穴。按摩時,先將具有保養子宮功效的保養霜;均勻塗在子宮穴和小腹部位,用雙掌對患者腹部筋肉放松,手法再經子宮穴,向患者腹股溝方向推揉。這樣可起到調節內分泌,促進子宮氣血循環的作用。然後,雙手在患者小腹部位打圈,患者感到子宮內有熱脹感時,將雙手搓熱,放在兩側子宮穴上,增補子宮的陽氣,病癥嚴重的患者要增加按摩時間。
有流產病史的白領女性,在接受按摩前,最好先服用具有活血功能的中藥,如生當歸飲,補充身體缺失的氣血,可增強按摩子宮穴的功效。更年期的女性,按摩前可服用生黃芪飲,顏有增強身體元陽的蜂王漿,也可在按摩過程中口含壹小片參片。若拒絕中藥的昧道,可事先將這些中草藥打沫,用純蜂蜜攪拌,再用溫水沖著喝。按摩完畢,患者應在床上,做深呼吸運動,要緩慢細長,並努力向上提升陰道和子宮,有益於子宮生理位置的恢復。
中醫認為,女性以血為主,中氣不足應先增補陰血。剛流產或子宮下垂病癥嚴重的女性,在防病養生時,要及時增補陰血。除生當歸飲外,可用大棗、生姜、生當歸、阿膠燉烏雞湯喝,阿膠要後放。也可到同仁堂購買烏雞白鳳丸,服用時先用熱水化開,再放少量蜂王漿。如此就可有效地增補身體缺失的陰血。特別是例假後,若感到有子宮下垂的癥狀,壹定要及時補充身體的陰血。防止因血弓而造成氣虛,避免子宮下垂病癥加重。
康復期間要減少房事,因性生活可導致子宮血虧,身體中脈提升子宮的能力下降,而使子宮韌帶松弛,加重子宮下垂病癥。女性應學會保護自己,患病期間要避免同房。尤其是年輕女性;若不能遵守養生規律,往往會給子宮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後果。現在很多年輕女性缺乏養生常識,而且社會風氣開放,患病期間強行房事,可逐漸發展成子宮脫垂病癥。最明顯的表現是,子宮頸可脫垂至陰道口,或用手指在陰道內觸摸到,常見於產後保養不當的女性。
產婦在康復期間,應采用上述方法綜合調理,並經常運動腰和腹部。主要是因生產後,身體氣血雙弓,而子宮韌帶過度松弛,無法自行恢復功能,導致子宮下垂或出現嚴重的脫垂病癥。増加運動是促進身體對藥物的吸收,使子宮生理位置的康復更快,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動靜結合。白女士產後康復不佳,又接觸寒涼環境,導致子宮脫垂病癥發生,子宮頸進入陰道,引起疼痛。中醫建議她按上述方法調理,並每天早起到戶外站樁。
具體的步驟是,面向太陽升起的方向站立,全身放松,雙手放在腰部位,左右運動腰關節,當感到腰部溫熱後,用雙掌輕輕拍打腹部的子宮穴,剌激該腧穴興奮,調節子宮的生理功能。運動過程中,做深呼吸運動,上下升降膈肌、子宮、陰道和會陰部位。鍛煉完畢後,回家服用上述中藥。晚間睡眠前,喝壹小碗烏雞湯。若感到身冷,也可口含參片,含化後,和津液壹起吞咽腹中。白女士經過壹個多月的精心調理,子宮脫垂的病癥獲得痊愈。
感受寒涼病邪的患者,可用艾灸的方法調理。先對子宮穴按摩,血脈疏通後,再用艾條灸該腧穴。艾灸時,先對子宮穴溫灸,患者感到熱量進入血脈時,用艾條對小腹全面艾灸。這樣可整體提升子宮的陽氣,使子宮韌帶氣血通暢,有益於子宮生理位置的恢復。中老年女性因中氣匱乏,子宮會失去陽氣的呵護,而使病癥難以痊愈。采用這種方法調理;可使子宮陽氣上升,而陰氣調和,加快子宮下垂或脫垂病癥的康復。
子宮脫垂引起劇烈疼痛者,要立刻到醫院就診。通常這種病癥見於中氣大陷,陰血極度匱乏的女性,有壹定的危險性,患者及家屬應配合醫生就治。康復期間,可接受中醫針灸療法,配合艾灸的方法,增強子宮穴的功能。若發病後就醫困難,可用針灸針剌子宮穴,抑制疼痛。或用艾條灸該腧穴,可減輕子宮脫垂的程度。這樣可在救護醫生到來前,減輕患者的痛苦。如從事體力勞動的女性,例假後高強度工作,體能會很快透支,再感觸寒涼或強行房事,很可能會出現子宮脫垂的病癥。親人可用這兩種方法,幫助患者減輕痛苦。
子宮是否健康會影響女性壹生的幸福,女性應勤於呵護子宮器官。要做到有病及時調理,無病經常保養。平時可多吃有益於子宮健康的食物,遠離垃圾食物。每日至少喝壹次有營養的蔬菜肉湯,既可增補子宮氣血,也可起到美容健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