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四大家是如下:
1、鄭光祖
鄭光祖,字德輝,漢族,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市襄汾縣)人,元代著名雜劇家、散曲家。鄭光祖從小就受到戲劇藝術的熏陶,青年時期置身於雜劇活動,享有盛譽。但他做過杭州的小吏,主要活動在南方,成為南方戲劇圈中的巨擘。所作雜劇在當時“名聞天下,聲振閨閣”。
所作雜劇可考者十八種,現存《周公攝政》《王粲登樓》、《翰林風月》、《倩女離魂》、《無塩破連環》、《伊尹扶湯》、《老君堂》、《三戰呂布》等八種。其中,《倩女離魂》最著名,後三種被質疑並非鄭光祖作品。除雜劇外,鄭光祖寫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數二套流傳。
2、馬致遠
馬致遠(約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間),號東籬,大都(今北京,有異議)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散文家。戲曲創作方面,馬致遠在音樂思想上經歷了由儒入道的轉變,在散曲創作上具有思想內容豐富深邃而藝術技巧高超圓熟的特點,在雜劇創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傾向和虛實相生之美。
3、白樸
白樸(1226年–1306年後),原名恒,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開封)人。晚歲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金朝官員白華之子。元代雜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壹。
白樸作雜劇16種,全本流傳下來的僅有《裴少俊墻頭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東墻記》(今存本是否為白作有爭議)3種,《韓翠顰禦水流紅葉》、《李克用箭射雙雕》兩種存殘曲。白樸還是著名的散曲作家和詞人。有詞集《天籟集》流傳至今。
4、關漢卿
關漢卿,字漢卿,號已齋(又作壹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今山西省運城)人,另有籍貫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等說。元雜劇奠基人,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關漢卿居四大家之首。
他的《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魯齋郎》《單刀會》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尤其是《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劇中最優秀、最光輝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