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絲·霍森·柏納特的代表作有三本:《小公主莎拉》、《小公子西迪》和《動畫秘密花園》,三本都在日本被改編成卡通;不過,《秘密花園》不是日本動佩琪畫公司改編的(改編者是學習研究社),並不屬於《世界名作劇場》的作品。
榮獲昭和60年日本文化廳兒童電視優秀映畫賞。
在全體走輕柔路線的名作劇場系列中,本作可以說是風格相當不同的作品。又因為播放時的時代背景(當時發生了不少日本中小學校暴力/虐待等事件),因此觀眾評價趨向兩極化。不過,對於當時在走下坡的名作劇場的收視率能夠因此而提高是很成功的。 故事與原作有所差異,最後明晴學院被莎拉所救,原作中莎拉最後是與明晴學院完全斷絕關系。登場人物中,厄門嘉德、綠蒂、佩琪與拉維妮亞的戲份變得較原著多,尤其拉維妮亞甚至曾指名要莎拉當她的專屬女傭。動畫中另有獨創的角色彼得登場,為故事增加莎拉的夥伴,是為了緩和莎拉的困境,這是制作人員所考慮的部份。
盡管如此莎拉的困境被過度的嚴酷描寫,在播映當時,動畫雜誌有來自讀者的投信說“心情低落的時候看,會想去上吊”,工作人員和配音演員也曾數度收到裝著剃刀的信。擔任院長角色的配音演員中西妙子與拉維妮亞角色的山田榮子,在節目結束後對周圍的人透露:“不想再演這種角色了”。
關於虐待的部份,原著中的院長和廚師不僅跟莎拉、佩琪斤斤計較,還會不準她們吃飯,讓她們挨餓。除此之外,原著對莎拉的內心世界及感受有較多描述。
主角莎拉的性格在動畫中也與原作不同。動畫裏是徹底的以善良性格來描寫莎拉,原作中的莎拉雖然善解人意,但是面對欺人太甚的院長、廚師及拉維妮亞時,也是正正當當的反駁部分描寫的較多,甚至會為了被欺負的同學挺身而出,仗義直言。在日本,關於原作中的莎拉印象被推側是心有所感而考慮變更。
另外,片頭主題曲有很濃厚的暗淡場面。最終回是快樂結局,明晴院長的結果與原作中的下場並不相同。
故事開始時莎拉的年齡和原作也有差異。動畫壹開始設定是10歲,而原作壹開始設定是7歲。因此,原作莎拉在學院裏過11歲生日是在那裏度過了4年的時間。
原著中,明晴院長在莎拉變故當天就指派她當低年級學生的法文老師,動畫裏的明晴院長卻在過壹段時日之後,才將這個工作指派給莎拉。
原著中莎拉並不知道克裏斯福特是暗中幫助她的人,只以魔法師稱呼,但在動畫中卻是知道的。
原著中明晴學院眾人對莎拉並未有鉆石公主的稱呼,只稱呼公主而已。 播映當時,“欺負”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象,成為大家的話題,‘阿信 (電視劇)’也是當時的話題,在那個時期衍生出“被欺負的少女”這樣的代名詞,被推舉出的有“莎拉”與“阿信”兩個人。
有倫敦的近衛兵幫助莎拉的場面。但是壹般來說,倫敦的衛兵是絕對不能隨便動的,大概是覺得莎拉很可憐所以就幫助了她。
‘隔壁鄰居的秘密’(1985年8月18日播映)在播映的前5日發生了日本航空123航班墜機事故。單獨贊助商房屋食品的浦上郁夫社長因為這個事故而死,並且在服喪中,原本播映的贊助商標章,宣讀及CM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