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喪誌下壹句是玩人喪德。
出自《書·旅獒》,最核心的意思是說過度的娛樂會擾亂人的心誌,壹個人在娛樂上付出了全部的經歷,那麽必然會在心智上力不從心。比如古代的鬥雞、鬥蟈蟈,這都是玩物喪誌的典型例子。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安樂的生活會讓人喪失掉警惕之心,即使身處危險之地,也毫無察覺,而憂患則會使人兢兢業業,常懷憂慮之心,以防出現不測。
中國的俗語文化的確實是博大精深,從古至今,已經發展成為了壹種社會文化,其簡單粗俗的道理也在不時地影響著後人,甚至是成為當時社會的處世哲學。
另壹種說法
玩物喪誌下壹句是懷璧招賊,“玩物喪誌”,其最核心的意思是說過度的娛樂會擾亂人的心誌,壹個人在娛樂上付出了全部的經歷,那麽必然會在心智上力不從心。比如古代的鬥雞、鬥蟈蟈,這都是玩物喪誌的典型例子。
當壹個擁有珍奇的寶物,就會引起他人的羨慕,甚至是招來惡賊。所以這下半句正是“懷璧招賊”四字,與常人所說的“見色起意”說的是同壹個意思。
將這兩句俗語連以來讀,那就是“玩物喪誌,懷璧招賊”。它告訴我們,壹個人要註重自己能力和心智的培養,而後又要懂得避其鋒芒,免得成為眾矢之的。如果壹個人沒有承擔珍寶的能力,那就不要擁有,因為擁有了便是徒增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