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魯迅寫秋夜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感?

魯迅寫秋夜表達了他怎樣的情感?

作者通過對秋夜所見所感的抒寫,刻畫了棗樹敢於正視現實、敢於反抗惡勢力的韌性戰鬥精神,表達了對惡勢力的憎惡和蔑視、對弱小的被壓迫者的同情,以及對追求光明的奮鬥者的熱誠贊頌。

《秋夜》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4年創作的壹首敘事兼抒情的散文詩。作者采用象征手法,賦予秋夜後園中不同景物以人的性格,代表不同類型的社會人物。

“奇怪而高”的天空象征著壓迫和摧殘進步力量的勢力,在冷的夜氣中瑟縮做著“春的到來”的夢的小紅花象征著善良的弱者,聳立在後園的兩株棗樹,象征著與黑惡勢力抗爭的進步力量。

擴展資料:

壹、創造背景

此文寫於1924年9月的北京。當時,在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相互勾結實行統治的情況下,中國北方的民主革命處於低潮。

同時,“五四”退潮後新文化戰線發生了分裂,思想界起了巨大分化,原來“同壹戰陣中的夥伴”,“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進”,而且北京的文化界和教育界又掀起壹股提倡國粹、整理國故,妄圖將青年重新拉回故紙堆的復古思潮。

二、作品寫作手法賞析

此文通篇采用象征手法,以棗樹和天空的尖銳對立和鬥爭為軸心,精心構築了壹個完整的具有強烈時代特點的意象世界,作者以堅韌頑強的棗樹為壹方,寫了小粉紅花的柔弱而有美好的夢幻,寫小青蟲追求光明而又有些莽撞,寫夜遊鳥令惡勢力喪膽的叫聲。

以天空為壹方,寫了星墾,月亮、繁霜,象征了惡勢力及其幫兇。敵我雙方的象征物互相對立而又和諧統壹,形象反映了當時社會及其政治鬥爭形勢,從而喚起了想象和聯想。這種用象征手法構築完整意境的方法,是此文壹突出特點。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