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善良最為寶貴,壹輩子由此得到的福澤無窮無盡;培養壹顆善良的心,子孫後世代代受益。凡事能退讓壹步,則心中煩悶全無;心中存有善念,則兒孫代代相傳。
原文:善為至寶,壹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世事讓三分,天空地闊;心田培壹點,子種孫收。 ————《格言聯璧》 (清)金纓
感悟:善良是人身上最寶貴的東西,心存善念人生才能走得更遠,後代也能因為妳的善良而受益。
擴展資料:
壹、《格言聯璧》簡介
《格言聯璧》壹書是集先賢警策身心之語句,垂後人之良範,條分縷晰,情給理明。全書主要內容包括學問類、存養類、持躬類、攝生(附)、敦品類、處事類、接物類、齊家類、從政類、惠吉類、悖兇類。所謂是成己成人之寶筏,希聖希賢之階梯也。
二、《格言聯璧》節選
1、處事類
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處至大之事愈宜平,處疑難之際愈宜無意。
[譯文] : 處理難處理的事,越應寬大;與不好相處的人在壹起,越應寬厚,處理緊急的事,情緒越要和緩,處理重大的事,態度越應平和;處理有疑難的問題,心中越應沒有意見。
2、接物類
事屬曖昧,要思回護他,著不得壹點攻訐的念頭。人屬寒微,要思矜禮他,著不得壹毫傲睨的氣象。
[譯文]:屬於人家的隱私,要想著維護,不能有壹點說壞話的念頭。對於貧寒卑微的人,要想著禮遇他,不能有壹絲傲慢輕視的態度。
3、存養類
涵養沖虛,便是身世學問。省除煩惱,何等心性安和!
[譯文]:涵養虛心便是做人學問。去除煩惱心性自然祥和。
4、持躬類
濃於聲色,生虛怯病。濃於貨利,生貪饕病。濃於功業,生造作病。濃於名譽,生矯激病。
[譯文]:縱情於聲色生心虛膽怯病,熱衷於財貨生貪心病,嗜好功名生虛偽做作病,看重名譽生矯情偏激之病。
5、攝生
慎風寒,節飲食,是從吾身上卻病法。寡嗜欲,戒煩惱,是從吾心上卻病法。
[譯文]:註意風寒,節制飲食,是從身體上預防疾病;減少嗜好欲念,是從心理上預防疾病。
6、敦品類
人以品為重,若有壹點卑汙之心,便非頂天立地漢子。品以行為主,若有壹件愧怍之事,即非泰山北鬥品格。
[譯文]:人的品格最重要,有壹絲汙穢的心便不是頂天立地的男人。品格以行事為主,若做了壹件愧對良心的事,品格便不如泰山北鬥般崇高。
7、學問類
收吾本心在腔子裏,是聖賢第壹等學問;盡吾本分在素位中,是聖賢第壹等工夫。
[譯文]:把仁心存在自己心中是先賢的最高學問,行為中盡自己的本分是聖賢的最高功夫。
8、齊家類
勤儉,治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 謹慎,保家之本。詩書,起家之本。忠孝,傳家之本。
[譯文]:勤儉是治家的根本;和順是齊家的根本;保家的根本是謹慎;起家的根本是詩書;傳家的根本是忠孝。
9、從政類
眼前百姓即兒孫,莫謂百姓可欺,且留下兒孫地步。堂上壹官稱父母,漫道壹官好做,還盡些父母恩情。
[譯文]:做官的人要視百姓為子女,不要認為百姓可欺侮,更要為自己的後代積德。百姓稱妳為父母官,不要認為官好做,應盡到視民如子的責任。
10、惠吉類
開卷有益,作善降祥。
[譯文]:讀書有好處,作善得吉祥。
11、悖兇類
富貴家不肯從寬,必遭橫禍。聰明人不肯學厚,必夭天年。
[譯文]:富貴人家不肯寬厚待人,必將遭遇意外的禍害。聰明人不肯學習厚道,必使壽命夭折。
百度百科:格言聯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