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何仙姑是什麽神(道教女仙之—芙蓉仙子何仙姑)

何仙姑是什麽神(道教女仙之—芙蓉仙子何仙姑)

八仙故事是我國民間流傳甚廣並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仙話。他們都是凡人出身,經過苦修積善而修煉成仙。他們經常雲遊人間,扶貧濟危,除暴安良,施藥治病,濟世度人。在“八仙過海”、“八仙獻壽”等圖畫中,人們可以看到壹個神采俊雅、手持荷花、飄逸脫俗的妙齡女郎,她便是八仙中唯壹的女仙——何仙姑。何仙姑在八仙中猶如綠葉叢中壹點紅,格外地引人註目。

八仙傳說自唐宋以來就開始流行了,但在元代的八仙劇目中還沒有“何仙姑”,直至明代吳元泰《八仙出處東遊記》始將何仙姑列為八仙之壹。關於何仙姑的身世和成仙經歷,歷來眾說紛紜。《安慶府誌》《祁陽縣誌》、《歙縣誌》《福建通誌》、《浙江通誌》等方誌皆有記載,換句話說,安徽、福建、浙江、廣東、山東等地都有自己的何仙姑傳說逸聞或遺跡。具體來說,有如下幾種說法影響較大。

壹說,何仙姑為廣東增城縣人。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後集》、《歷代神仙通線鑒)等記,何仙姑是開天用時,住雲母溪。年十四五,壹夕夢神人教食雲母粉,可得輕身不死,因餌之,誓不嫁,常往來山頂,其行如飛”,“唐中宗景龍中(707-709),白日升天。”《仙佛奇蹤》的記載更詳細,稱何仙姑是唐代武則天時廣東增城縣何泰之女,住雲母溪。她出生時,紫雲繞室,頭頂生有六根特殊的毫毛。

十三歲的時候,她跟女伴入山采茶,走失了伴侶,又迷了路。後來遇見壹個鶴發童顏的道士。道土贈給她壹枚桃子,並慈祥地告訴她:“這是仙桃,吃了它後,日後就能升天成仙。”何氏女自從吃了仙桃後,便不饑不渴,洞知人事休咎。十四五歲時,又夢見壹位神人教她食雲母粉,而後便可往來於山頂之間,身體輕捷,其行如飛。她常早是上山,傍晚便采許多種草藥回來時常還采許多山果給父母吃。何氏女生性貞靜,極有孝行,容貌清麗,莊重典雅,且天資聰穎,通曉世事,琴棋詩書,壹學便通,真正才貌雙全,許多富貴人家慕名求親,但她喜清凈道行,發誓不嫁。何家是開藥材鋪的,她也因家學而擅長醫藥,替人治病,時常利用替人看病之機,勸人行善止惡,告訴病人諸病乃由諸不善所生,欲要延壽養生,先要戒殺含生,孝敬父母,惠恤貧苦。不少病人聽從她的教導,修橋補路,行善廣積德,同時服用她開出的草藥,果然諸病痊愈。當地的人都以她為神人,尊稱她為何仙姑。何仙姑十三歲時在山中遇到的道土即呂洞賓,因知道她有仙緣,便前來點化她。後來呂洞賓還傳給她修身之道,又送她金丹服用,還帶她去蓬萊仙境參拜東王公、西王母。

何仙姑於是更加靜心修煉。後來,武則天曾召她入京,但她走到半路上,便脫身而去,不知所蹤。傳說唐天寶九年,有五色雲起於麻姑壇,眾人於白日間見有壹位女仙子從五色祥雲中縹緲而出,有個叫蔡天壹的道士,認識那位女仙子便是何仙姑。大歷中(766-790),何仙姑還曾現身於廣州小石樓。

二說,何仙姑是何大郎公之女,生於後晉天福年間。《福建通誌》、《武平縣誌》等記載:“姑世居武平南巖。”“何仙姑世居南安巖。”又說“呂純陽見其仙質,日過索餅啖,給與之。呂感,贈以壹桃雲:食盡則成仙’,仙姑遂避居南巖。長年隱居獅巖之中,修其真性。”傳說仙姑天生善根,頗識中草藥,喜為人排難解困,消災除病。方圓數十裏內,誰家大人小孩生病,凡有求於仙姑,她抓壹把草藥及供奉神靈的香灰,給來者回家治病,患者服之,藥到病除。何仙姑還能做法,指引河水流向高山,再居高流向低處,使老百姓自如地利用水源栽種稻谷,生產勞動,人們都十分感激她的功德,稱她為“活神仙”。據說何仙姑卒於宋哲宗元獻元年(1086),經歷了五代北宋四朝***十四個皇帝,享年壹百四十九歲。當地的何姓族譜記載:仙姑壽終時,天空中有鼓樂之聲,壹朵祥雲從臥榻直上霄漢,見者無不驚奇。鄉人塑造仙姑像於仙姑樓,長年香火不絕

以上這些說法雖然有較大的差異,不過也有***同之處。幾乎所有的何仙姑傳說都認為何仙姑出身平凡,但是精誠積善、潛心向道,最終得到仙人點化,修成正果。而且,在何仙姑修道成仙的過程中,曾經服食過仙人賜予的壹枚仙桃(或謂仙棗)。從仙家修煉的角度看,這是道術之神異,而從少女之性格看,這也同何仙姑的天真活潑有關。

灼若芙蓉出綠波

有緣得度成仙去

蒙山傳說之何仙姑成仙每年三月三,天上的各章路神仙都要赴昆侖山西瑤池,參加王母娘娘召集的蟠桃大會。呂洞賓、漢鐘離這幫神仙,只因缺少壹位女素手仙,沒有參會資格,看著眾仙陸續往昆侖山去幹著急。

七位神仙心裏火急火燎,便商議到凡間度脫壹位女仙。最後這事兒就由呂洞賓和漢鐘離兩位攬了下來。虛呂洞賓和漢鐘離直奔人傑地靈的雲蒙山壹帶,來到何躡家莊上。這何家莊有個何員外,出身書香之家,極為清

誠明,以行善積德為本,時常拿出錢糧來接濟窮人,還開著個遠近聞名的“萬全藥鋪”。何員外半百之年時,夫人給他生下壹個女兒。這女嬰壹生下來,就有團紅雲罩在頭上,長的是眉黑眼亮,唇紅齒白,還會呼爹喊娘,老兩口樂開了懷。女兒長到二、三歲,就能背詩書,知禮數,要多聰明有多聰明,成了個遠近聞名的奇女子,人都說她是仙姑轉世,甚至幹脆叫她何仙姑。

眨眼間,何仙姑長到十六歲,出落得仙女壹般,不少官宦之家來求婚。沒想何仙姑卻壹口壹個不願嫁人,還說:“女兒已看破紅塵,立誌修身悟道!”何員外壹聽氣不打壹處來,就把何仙姑打了壹頓。何仙姑挨了這頓打,恁沒掉壹滴眼淚,爬起來,“撲通”跪在員外面前,說:“女兒已鐵心不涉紅塵,望爹爹成全!”何員外也沒法子,只好由了她去閉門修行。

再說呂洞賓和漢鐘離來到“萬全藥鋪”前。的小夥計見進來兩位道士,忙笑臉相迎,問:“二位道長到此何事?”呂洞賓說:“俺來買幾味藥。”小夥計忙說:“您要買啥藥?”呂洞賓微微壹笑說:“我就要十味藥,壹要家百合,二要順氣散,三要消毒忍,四要正氣丹,五要難生子,六要生子難,七要甜如蜜,八要比蜜甜,九要比黃連苦,十要苦黃連!”小夥計聽傻了眼啦,折騰了半天,急的滿頭淌汗,也只找著壹味黃連苦。二仙哈哈大笑說:“萬全藥鋪不萬全,只找著壹味苦黃連!既然不萬全,要這萬全藥的堂號有何用?”說著就去摘堂號。小夥計壹看急啦,連忙躥出鋪門去護那堂號,壹邊護壹邊叫屈:“要的啥藥,稀奇古怪的,咱聽都沒聽說過,這不成心捉弄人嗎!”兩下裏便吵嚷起來。何仙姑這時候正在內院房裏修道,藥鋪的吵鬧聲弄得她心神不寧。索性出屋來到藥鋪,喝住了小夥計,問明原委,何仙姑覺得蹊蹺,又見二道長鶴發長髯,仙風道骨,忙施禮問道:“不知二位道長要的哪十味藥,或許我能給找到!”呂洞賓和漢鐘離壹看,該女子柳眉奇清,風目奇秀,體若輕雲,步若流水,還真是半仙之體,心裏非常高興,但還想試探這女子的聰靈慧根,就把十味藥名重述了壹遍。何仙姑自來悟性就高,加上積年修行,頗知道家常理,就笑著說:“道長要的十味藥,俺這裏都有呀!”呂洞賓道:“那妳說來聽聽!”何仙姑道:“兄弟和睦家百合,妯娌親睦順氣散,遇事百忍消毒忍,孝順父母正氣丹,婦人無夫難生子,光棍無妻生子難,新娶的媳婦甜如蜜,頭生小兒比蜜甜,老來無子比黃連苦,幼子無娘苦黃連!”二仙連連點頭,說道:“不錯!不錯!咱們要的就這十味藥!”第何仙姑道:“道長說的這十味藥,不知用啥做藥引子?”二仙哪裏想到這壹著,被問了個大眼瞪小眼。這時,只見何仙姑微微壹笑,道:“這藥引子,就是人的舌頭啊!”心有靈犀壹點通,二仙就知這何仙姑有升仙的緣分。呂洞賓和漢鐘離現出真身,對何仙姑道:“妳若真心修道,俺倆就度妳上天梯!”何仙姑回答:“莫說上天梯,上天塹也行!”於是,呂洞賓和漢鐘離拉起何仙姑,騰身到半天空裏,駕雲遠去。

二位神仙帶著何仙姑飄過幾道山峰,來到壹條水深流急的澗邊。說來湊巧,澗那邊的石縫裏,長出棵彎彎桃樹,結了滿滿壹樹桃子,又艷又大。澗這邊呢,長著壹棵瓜藤,壹直拖到那桃樹枝上。呂洞賓指著桃樹對何仙姑說:“澗那邊崖縫裏有棵桃樹。妳若誠心成仙,就順著瓜秧爬過去,摘幾個桃咱解解渴!

何仙姑壹看犯了愁:“這瓜秧只有手指頭那般精細,人要上去,還不壹下子墜到澗底?”但又壹想,說不定二位道長是在考驗我呢!想到這裏,就順了瓜萎秧,往澗那邊爬過去,摘了幾個仙桃掖進衣服裏,又順著瓜秧往回爬,剛爬到當中,睜眼往澗下壹看,不得了啦,有個女子正朝深澗底下飄去!何仙姑趕忙閉上眼,七手八腳地爬了過來,掏出仙桃,遞與二位仙長吃了呂洞賓突然問她:“剛才所過之處,有沒有看見啥?何仙姑回答:“看到壹女子,被水淹啦,順著深澗往下飄呢!”呂洞賓和漢鐘離哈哈大笑:“那水裏的女子,就是妳的凡體呀,妳已正式列入仙班啦!”何仙姑入了仙班,成了八仙中的壹員。就因有了何仙姑,八仙年年參加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後又過海越洋,東去蓬萊,留下許多仙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