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繪本來源於猶太的古老民間故事。故事和內容都很簡單,就是說有壹位老爺爺,從封面就能看出來,爺爺非常慈祥有愛,他為他剛出生的孫子約瑟做了壹條奇妙且溫暖的毯子,伴著約瑟甜甜的夢鄉。隨著約瑟慢慢長大,毯子顯得很小,而且很舊,媽媽主張丟了算了,可是約瑟舍不得,他說“爺爺壹定有辦法”,於是找到爺爺,爺爺將毯子重新縫制成了壹件外套,長大的約瑟穿著正合適。
不過約瑟又長大壹些,外套變小了,依舊有辦法的爺爺,將外套變成馬甲,又變成領帶,又變成壹條手帕,最後變成壹顆紐扣,這條神奇的毯子在約瑟成長的過程中,壹直陪伴著他。這也能看出,約瑟對這條毯子的依賴,就像很多小孩子壹樣,在嬰兒時期的壹個玩偶,壹條毯子或是任何壹件東西,都能成為他們精神上的壹種安慰,所以約瑟不斷的讓爺爺改造他的毯子,陪伴了他很多年。
這就是繪本的主旨故事,就連繪本的文字都異常簡單:
接下來的繪本文字基本都是這個模式,但是這種文字對小年齡段的孩子很有好處,不斷重復的語句,有節奏有韻律,非常適合小孩跟隨大人壹起朗讀,讓他們因為參與了朗讀而不斷找到更多閱讀的樂趣!
而爺爺每次改造毯子,都讓我們大吃壹驚,原來還能這樣?
毯子不斷變化,但它依舊陪伴在約瑟的身邊,布料越改造越小,約瑟卻從嬰兒長成了小學生!不變的是他們壹家人溫暖彼此的生活。
好了,這就是這本書的內容了,很簡單吧!
哦,不不不!!!!
好戲還在後面呢!
壹、老鼠壹家人
在本書的主要畫面底下,還有壹家人的生活,那就是住在約瑟壹家樓板底下的老鼠壹家,文字裏沒有任何體現,但畫面詮釋了他們勤勞美好的生活。
有壹天,有壹塊有著月亮和星星的藍色布料從樓板縫裏掉了下來,老鼠太太用布料為他們的臥室裝飾了壹番。此後時間裏,每隔壹段時間,就有壹些布料掉下來,老鼠太太用這些布料為她的孩子們縫制了衣裳,制作了窗簾,餐布,沙發套,他們的小家也因此變的更溫馨。其中還有老鼠寶寶去上學、野外玩耍的畫面,和主要故事遙相呼應。
老鼠壹家的故事,如果孩子三歲以上,建議可以讓他們來解讀這個故事,讓他們鍛煉語言和詞匯的整合,並能結合主旨故事完成老鼠壹家的故事編輯,很有趣哦。
約瑟的衣服不斷改變,而老鼠壹家也因此改變?為什麽改變?只要肯動腦筋,善於利用身邊的材料,就能讓壹個灰土洞變成美麗溫暖的小家。
二、約瑟的妹妹
在文本故事裏,約瑟的妹妹也是沒有提到的。但是善於觀察的小朋友們壹定會發現。在約瑟長大壹些的時候,她媽媽的肚子明顯的隆起,這就是懷小寶寶了。後來的圖畫裏,能依次看到約瑟的媽媽生了壹個女兒,而後也能在壹家人的活動中看到小妹妹逐漸也長大了。
我覺得本書的繪者挺厲害的,繪畫細節非常多,也很生活化,每壹頁都能去看到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做什麽,或是喝茶聊天,或者在工作,以及他們住的這條街道上, 每次出現都是不同的場景,有哪些人,在做什麽。
三、爺爺和爸爸的工作?
關於爺爺和爸爸的工作,壹開始我們也沒註意,後來通過不斷的細節發現,才知道的。約瑟壹家住的二層小樓,大門口有個標誌,是壹個縫紉線的標誌,而通過爺爺能縫制毯子,還能改造成外套,馬甲,判斷爺爺是壹個縫紉師,會制作衣服,這是他的工作。
而爸爸的工作呢,爸爸的工作在二樓,在好幾副圖裏,我們看到爸爸在制作皮鞋,而且旁邊的櫃子上也放著做好的鞋子,所以我和孩子結論得出爸爸是壹位皮鞋制作和修補的匠人。當然這只是我的想法,也許其他讀者們會有另外的發現哦。
其實繪本裏還有很多小細節,都在推進著故事的發展,雖然文字沒有提及,但是圖畫已經說明了很多,是值得重復閱讀,細細觀察的繪本。
在故事的最後,也是整個故事得到升華的結尾,約瑟的那顆用最後的布料改造的紐扣丟了,他壹開始很傷心,但後來壹家人都在壹起的時候,他豁然開朗了,雖然紐扣沒有了,但這些材料還夠……
還夠寫成壹個奇妙的故事!
沒錯,這個故事就是我們看到的這個故事,也呼應了本文的主題:家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