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人有負鹽負薪者文言文翻譯及註釋

人有負鹽負薪者文言文翻譯及註釋

人有負鹽負薪者文言文翻譯如下:

有背著鹽和背著柴的兩個人,同時放下重擔在樹蔭下休息。休息壹會兒,將要走了,爭壹張羊皮,都說是自己墊肩的東西。爭執很久都沒有結果,於是去報了官。李惠讓他們出去,看著州府的主簿說:“憑借這張羊皮能夠查出它的主人嗎?”下屬官吏都不能回答。

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發現有少許鹽末,就說:“得到實情了!”然後讓爭吵的雙方進來看,於是背柴的人伏在地上承認了罪過。

人有負鹽負薪者文言文註釋如下:

負:背。薪:柴。同釋重擔:(兩人)同時放下重擔。同,同時壹起;釋,放下。且:將要。藉:墊、襯。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縣滿城壹帶)人,北魏太武帝時任雍州刺史。遣:使,令,讓。

州紀綱:州府的主簿。拷:拷打。群下:部下。鹹:都。鹽屑:鹽末。屑,碎末。實:事實。乃:才。伏:面向下、背朝上俯臥著。就罪:承認罪過。行:走。息:歇息。顧:回頭,回頭看。少時:壹會兒。

文言文介紹: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壹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

春秋戰國時期,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壹說法。其特征是註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

經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大文學家韓愈等發起“古文運動”,主張回歸通俗古文。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壹般都會對其標註標點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