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若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
倉促地由花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壹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壹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妳。
出處
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原文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元稹的離思五首,都是為了追悼亡妻韋叢而作,寫於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韋叢20歲時下嫁元稹,其時元稹尚無功名,婚後頗受貧困之苦,而她無半分怨言,元稹與她兩情甚篤。七年後韋叢病逝,韋叢死後,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這是其中比較著名的壹組詩。
名家點評
唐代範攄《雲溪友議》:元稹初娶京兆韋氏,字蕙叢,官未達而苦貧……韋蕙從逝,不勝其悲,為詩悼之曰:“謝家最小偏憐女……”又雲:“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宋代尤袤《全唐詩話》卷二:公先娶京兆韋氏,字蕙叢。韋逝,為詩悼之。
清代潘德輿《養壹齋詩話》:《鶯鶯》、《離思》、《白衣裳》諸作,後生習之,敗行喪身。詩將為人之仇,率天下之人而禍詩者,微之此類詩是也。
清代史承豫《唐賢小三昧集》:個中人語。
清代王闿運《王闿運手批唐詩選》於“半緣修道半緣君”句下批:“所謂盜亦有道!”
清代秦朝釬《消寒詩話》:元微之有絕句雲:“曾經滄海難為水。”或以為風情詩,或以為悼亡也。夫風情固傷雅道;悼亡而日“半緣君”,亦可見其性情之薄也。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_離思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