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南方的臭豆腐是怎麽做的

南方的臭豆腐是怎麽做的

臭豆腐在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的制作方式和食用方式均存在地區上的差異。長沙和紹興的臭豆腐幹相當聞名,但其制作以及味道均差異甚大。長沙的臭豆腐以火宮殿為官方代表,毛澤東、朱镕基等曾光臨並誇獎,美國《食品》雜誌也親臨采訪。火宮殿選用上等黃豆做成豆腐,然後把豆腐浸入放有冬筍、香菇、曲酒、瀏陽豆豉的鹵水中浸透,表面會生出白毛,顏色變灰。初聞臭氣撲鼻,用油鍋慢慢炸,直到顏色變黑,表面膨脹以後,就可以撈上來,濃香誘人,澆上蒜汁、辣椒、香油,即成芳香松脆、外焦裏嫩的臭豆腐。長沙街頭也有很多民間制作臭豆腐的能手,深受民眾的喜愛。紹興油炸臭豆腐是用壓板豆腐切成2.5厘米見方的塊,放入黴覓菜梗配制鹵中浸泡,壹般夏季浸泡約6小時,冬季浸泡約2天,然後撈起,用清水洗凈,晾幹水分,投入五成熱油鍋中炸至外脆裏松即可,顏色為黃色,可蘸辣醬吃。武漢街頭的臭豆腐多以“長沙臭豆腐”為招牌,但制作方式並不相同,是用鐵板澆油煎,中不空並且為淡黃色。天津街頭多為南京臭豆腐,為灰白豆腐塊油炸成金黃色,臭味很淡。

北京聞名的王致和臭豆腐為臭豆腐乳,與南方流行的臭豆腐幹是兩種不同的食品。王致和臭豆腐乳不能油炸,為饅頭和大餅等面食的配品,並曾經為慈喜所喜愛,並賜雅名“禦青方”,簡稱青方。

臭豆腐是以含蛋白質高的優質黃豆為原料,經過泡豆、磨漿、濾漿、點鹵、前期發酵、腌制、灌湯、後期發酵等多道工序制成的。

(1)制豆腐 將黃豆用水泡發,泡好後用清水洗凈,換入清水20~25kg,用石磨磨成稀糊,再加入與稀糊同樣多的溫水拌勻,裝入布袋內,用力把漿汁擠出,再在豆渣內對入沸水拌勻後再擠,如此連續豆渣不沾手,豆漿已擠完時,撇去泡沫,將漿汁入鍋用大火燒開,倒入缸內,加進石膏汁,邊加邊用木棍攪動,約攪15~20轉後,可滴上少許水,如與漿混合,表示石膏汁不夠,須再加進壹些石膏汁再攪。如所滴入的水沒有同漿混合,約過20min後即成為豆腐腦。將豆腐腦舀入木盒內,蓋上木板,壓上重石塊,壓去水分,即成豆腐。 做臭豆腐,豆腐要是特質的,壓得比我們壹般吃的豆腐要硬,但比豆腐幹又軟。

(2)發酵 將做好的豆腐壹板壹板地上架,木質架子可以放十幾層豆腐,中間可通風,抹上鹽,點上黴菌(菌種溶化在水中,用手指蘸了彈在豆腐上),在無陽光直曬的通風房間裏放兩至三天,夏天屋中氣溫可在32度上下,豆腐會長出壹寸長的白毛,即黴菌。

(3)發酵後的處理 將青礬放入桶內,倒入沸水用棍子攪開,放入豆腐浸泡2h左右,撈出豆腐冷卻。然後將豆腐放入鹵水內浸泡,春、秋季約需3~5個h,夏季約浸泡2h左右,冬季約需6~10個h,泡好後取出,用冷開水略洗 ,瀝幹水分即可。(鹵水制法: 以用豆豉2.5kg為標準計算,須加清水15kg燒開,過濾後,在汁水內加堿1500g浸泡半個月左右,每天攪動1次,發酵後即成鹵水。 )

(4)根據不同地區的口味和特色,再進行加工。

(壹)紹興吳字坊臭豆腐

“ 臭豆腐 ” 其名俗氣、外陋內秀、平中見奇、源遠流長,是壹種極具特色的休閑風味,古老而傳統,壹經品味,常令人欲罷不能,壹嘗為快。"聞著臭、吃著香"的經典口號更是耳熟能詳了.壹串小小豆腐,常常能讓人勾起壹段回憶壹個地方、壹種思念、壹種回味、壹種感受、壹份心情、壹切的記憶…… “吳字坊臭豆腐”源於壹個叫沈天明的老人,沈老的祖上幾代壹直都以開豆腐作坊為生,到沈老這輩,他從十七歲就開始入行,在江南古城的壹個小鎮上,以油炸“臭豆腐”為主業,到八十高齡才以歇手。六十余年中,他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在祖傳工藝的基礎上潛心研制、不斷摸索,所制作的“臭豆腐”外酥內嫩、清鹹奇鮮,味美無以倫比,亦臭亦香的特色更是獨領風騷。吳利忠獨家繼承了沈老的衣缽,並在原傳統、落後、低效的工藝上,又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進,使得“臭豆腐”的品質在原有的基礎上更上了壹層樓。並別具壹格的為它量身定做了壹個極具文化氣息的包裝盒, 成為了第壹個貼上商標、搬上店鋪以連鎖店專賣形式銷售的臭豆腐。 凡嘗過“吳字坊臭豆腐”者,無不贊譽其美味絕倫、前所未有,故留有“嘗過吳字坊臭豆腐,三日不想肉滋味”之美名。

(二)湖南臭豆腐

炸“臭豆腐”聞著臭吃著奇香,是中國小吃壹絕。“臭豆腐”各地皆有,而湖南長沙“火宮殿”的油炸“臭豆腐”卻更有名氣。據說,50年代,有名人去湖南搜集民間資料,曾來過以“臭豆腐”聞名當地的“火宮殿”。這裏的臭豆腐,系用文火炸焦後,再將壹塊壹塊的豆腐鉆孔,灌辣椒油。吃起來辣味十足,臭香濃郁,頗受贊賞,也因此,“火宮殿”的臭豆腐的名聲傳出了湘地,傳遍了大江南北。

(三)南京臭豆腐

可分為兩種,壹種是灰白的嫩豆腐,壹種是瓦灰的豆腐幹。嫩臭豆腐下到油鍋裏炸至金黃色,就可以起鍋,吃的時候澆上壹些辣椒醬、芝麻醬、蒜汁、香菜、小蔥、姜末,吃起來外脆內酥軟,味道香濃;灰色的臭豆腐幹子,在油裏炸的時間需稍久壹些,才能炸得透,隨著誘人的臭味彌漫開來,豆腐幹的表面就會起小泡泡,待色轉變成灰黑色,就可以吃了。這樣的臭豆腐幹子壹般切成小塊,串在竹簽上,炸熟後直接刷上攤主備下的調味醬,趁熱食之,香脆可口,頗有嚼頭。

南京高淳的臭豆腐在做法上也有些與眾不同。先用上好的黃豆制成水豆腐,然後把白嫩的水豆腐壓制成白白的豆腐幹子;再把豆腐幹加入到壹種鹵液中。此處的鹵液是最有講究的,需要用隔年留下的爛鹹菜汁做成,純綠色、純天然,沒有添加任何色素,散發出來的是很自然的臭味。把盛放的壇子封好口,再埋到地底下,數天之後取出,白豆腐已成青墨色的臭豆腐幹了。掰開豆腐幹,可以看到從裏面到外面,都是青墨色,聞聞奇臭,炸熟後入口卻又是奇香無比。這種地道的臭豆腐,近年來已經快在市場上絕跡,出售的多是些仿制的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