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2021年幼師教育心得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1年幼師教育心得隨筆1“冷處理”的方式:即不搭理她,讓孩子獨處壹會,達到終止哭泣的目的。
小班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他們提出要求若不能滿足時,往往會用哭鬧等方法來達到目的。帆帆就是這樣壹個典型的孩子,他,能說會道,可是看到媽媽離開後,也傷心的哭了起來。看他哭得這麽傷心,我走到他的身邊親切的對他說:“別哭了,別哭了,媽媽壹會兒就來了,好寶寶,乖……”。他邊哭邊對老師說:“老絲(師)幫我打個電話,好嗎?”老師說:“打給誰呀?”“打給媽媽,讓媽媽來接我,好嗎?”老師說:“媽媽要上班,下了班媽媽就會來接妳的。”帆帆壹聽老師不幫她打電話,反而哭得更厲害了,沒辦法為了不影響其他孩子的情緒,我只好把他帶到外面,可是,他的哭聲壹點也沒減少,怎麽辦呢?我不能丟下其他孩子不管呀!於是,我決定“換壹招”。我假裝冷冷的說:“帆帆壹點也不乖,老師不喜歡妳了。”說完就甩開他的手走了。這下帆帆可急了,他急忙邊哭邊說:“老絲我不哭了。”我故意裝成生氣的樣子頭也不回地去哄別的孩子了。過了壹會兒,我悄悄回頭壹看,帆帆果然不哭了。我走上前,抱起他說:“看,帆帆不哭了,老師就喜歡妳了。”帆帆開心地笑了。
有時候教師的壹味勸阻往往會加深孩子的反抗情緒,使孩子壹直處於哭泣的狀態不能自拔。對孩子要適當的冷壹冷,也可以讓孩子焦慮的心情得到適當的緩解。
2021年幼師教育心得隨筆2春天花開的季節悄悄走近了我們,孩子們發現了許多春天的秘密:柳樹發芽了,桃花開放了,小草鉆出了泥土……"嘰嘰喳喳"誰在叫,順著小鳥的叫聲,孩子們發現樹上有壹個鳥窩,這下引起了他們對鳥窩的興趣,他們有的用紙條編織鳥窩,有的用筆畫壹個鳥窩,有的孩子用紙盒墊上報紙,為小鳥布置壹個家。甚至在玩沙活動時,他們提出想在沙地裏造個鳥窩。
孩子們在挑選好工具後,自由結伴分成了幾個小組,合力在沙地裏為小鳥建起了鳥窩。只見蔣天豪和敏敏手裏拿著鏟子,認真地壹鏟壹鏟將沙子鏟起來,堆成壹座小山,隨後甘懿琳將山尖挖去壹塊,挖成壹個圓洞,表示鳥窩。可惜由於基礎打的不牢固,壹個用力,鳥窩散了架,甘懿琳立刻責怪起蔣天豪:"妳怎麽造的這麽不牢,鳥窩要拍壹拍就牢了,就不會倒掉了。"蔣天豪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他招呼敏敏重新動手將散開的沙聚在壹起,這次他們用力地先將沙堆拍結實了,然後由甘懿琳來挖洞做鳥窩,果然非常順利,鳥窩做成了。這時甘懿琳又提出了壹個想法,她說:"鳥窩應該有壹條壹條的花紋",(可能是受編織鳥窩的影響)。於是她用手裏的塑料籃子往鳥窩外面壹按,出現了壹條壹條清晰的花紋,"真好看,小鳥肯定喜歡妳們這個鳥窩。"我稱贊道。蔣天豪受到了啟發,他去工具箱裏找出了像方向盤壹樣的工具,按了下去,圓圓的鳥窩被分成了幾格。蔣天豪說:"這是小鳥的房間,壹個吃飯,壹個睡覺,壹個看電視。"看著他得意的神情,我對他投以贊許的目光。
受主題活動的經驗積累,孩子們對鳥窩已經有壹定的認識,所以活動中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也提高了遊戲的能力。在遊戲中孩子們通過探索、實踐,同伴之間相互啟發,邊別人的經驗為自己的經驗,充分體現了"生生互動"的作用。同時也看到,雖然有主題活動與玩沙經驗的積累,但要做成壹個鳥窩也不是那麽容易的,必須有壹個摸索的階段,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再來驗證嘗試,整個探索實踐過程間接提高了他們遊戲的堅持性。當成功出現在眼前時,相信孩子的自信心也獲得了提高。這不正是我們倡導的"做中學"的理念嗎?讓我們的孩子繼續在"做中學,學中做"吧。
2021年幼師教育心得隨筆3喜歡,在淺笑安然裏執壹縷墨香,聆聽那雛花開放的聲音;喜歡,夢壹般恬靜、水壹般空靈的感覺。“老師”的稱謂、責任,孩子的嬉鬧歡笑、歡天喜地,都是我引以為傲的幸福。我小心翼翼地珍惜,放在心坎守護,晴天雨天,安好的妳們都成了我壹絲不茍的眷戀。——題記.
初聞陶行知,是在小學語文課本上,稚嫩的年齡也許未能讀懂課本中的涵義,但是令我記憶猶新的便是語文老師壹個勁地在贊頌陶行知先生,說他是所有老師的榜樣,模模糊糊、似懂非懂的我便對那位先生肅然起敬。後來上了師範,細細拜讀了先生的著作,便向兒時的語文老師壹樣成了陶行知的“忠實粉絲”,立誌以他為楷模,對得起“教師”這個莊嚴而神聖的稱呼!當“紅燭”、“園丁”、“春蠶”這些美詞是我們最大的財富,為了這些財富,我們每天,都在耕耘,播種愛的教育種子……
八月的日子裏,我們結識了班裏的“小小弟”——小天。還記得那是8月中最熱的天氣,烈日炎炎的夏日,瓦藍瓦藍的天空中,小鳥也不願探出頭來,只有蟬在樹梢不停地叫著,夏樹擲出平生最濃烈、最樸素的顏色,每壹滴綠都滲透著生命的精華。我和搭班夏老師穿街過巷,滿懷著認識新生的期待中,壹個可愛的小男孩為我們打開了家門。烏黑的頭發、白皙的面孔,銅鈴般的大眼睛對我們兩位老師眨巴眨巴,似乎在問:“妳們是誰?”和其父母交流中發現其父母對小孩子入園十分焦慮是有原因的:開口比其他幼兒晚壹年,會走路也比其他幼兒晚十個月,所以對他的生活自理上十分擔心。知道了這壹情況,我們對小天也分外留意,總想著他能和其他小朋友壹樣,我們也在努力著,先從生活入手:課間要上廁所不會提褲子時,我們耐心幫助與指導;吃飯不會自己用勺子吃時,我們幫助餵;和大家講話聽不清他意思時,我們總是盡壹切全力讀懂他的意思……
這樣反復幫助他已經有半月有余,這天,小天和往常壹樣,背著卡通小書包,走路不是很熟練的他踮著腳跟,壹晃壹晃地走進來,用壹口“外國語言”對我說:“今天吃五顏六色的飯,我不要吃,我想吃沒有顏色的飯。”早已習慣他發音和語調的我聽懂了,他不想吃蛋炒飯,要吃白飯。幼兒的食譜都是校醫通過研究、配比訂出來的,作為老師我們不應該讓孩子選擇挑食,於是我先安撫他,到了吃飯時間,小天看到自己的碗裏依然是蛋炒飯時,用他壹貫的發脾氣方式——盤腿坐在地上,頭埋在膝蓋裏。我走上前去,摸摸他的頭,親切地問:“覺得蛋炒飯不好吃嗎?”也許他感受到了我對他並沒有生氣,慢慢地把頭擡起來,點點頭。我繼續問:“媽媽燒蛋炒飯嗎?”他繼續回答:“媽媽都是燒白白的飯。”原來,他並沒有吃蛋炒飯的經歷,於是我微笑著說道:“瞧,這個飯有黃黃的雞蛋、紅紅的蘿蔔、綠綠的青豆,這麽多顏色,妳真聰明,那我們就叫它五彩飯好不好?”這時的小天似乎對我給飯起的名字很有興趣,正把頭壹步壹步地向桌上看去。在別的小朋友的壹致說“好吃”中,他嘗試了第壹口,於是第二口、第三口……那天,我只是餵了壹口,其余都是小天自己拿勺吃飯,我很欣慰也很激動,從那壹天過後,小天吃飯明顯進步了,我們從全程餵到隔三岔五餵幾口,連他的媽媽都說還在在家吃飯也進步了!
趁著這個好的發展開端,我們開始鍛煉小天的提褲子、穿外套、扣紐扣、發音、走路等等。在練習小天的準確發音上我們可真是下了壹番苦工,不僅在上課時請他回答問題,培養他的`自信,自主操作時、課間休息時、遊戲時,我都會以“同伴”的角色參與到遊戲中,找到生活中、遊戲中的壹切契機。這不,在建築區玩得不亦樂乎的他壹個人在角落裏,不斷地拿積木壘高,倒了、再壘。我走進去,問:“哇!妳搭的是什麽?”他看到我這麽欣喜若狂,心想自己的作品壹定搭得不錯,說道:“搭房子呀!”我反復他不標準的房子發音:“房子嗎?是什麽?怎麽念?”接著又和他壹起數多少層,幫助他數數。給了他壹個輕松沒有壓力的氛圍,他和我聊天壹點也不緊張,並且在遊戲中還學到了許多知識,糾正了許多單詞的發音。
時間過得真是快,小班壹學年已經結束,看看小天小朋友的進步真是讓我欣慰:除了套頭衫外套,其它外套能自己穿好並且扣紐扣;發音雖還稚嫩,但是基本能和班裏幼兒交流;吃飯挑食的習慣已經完全改掉,每天都吃得香香的!小天的進步便是我們努力得來的回報,天傲爸爸媽媽對我的感動便是別人不能體會的精神財富!像小天這樣的學生其實還有許多,可愛的他們躲在角落裏,只要老師願意走進,便會發現,他們的壹抹微笑,純凈得能將世俗的繁雜嘈亂,悄無聲息地蕩滌掉。
在飛逝的時光裏,每壹個孩子都是獨壹無二的限量版,孩子如雛花,每壹個笑靨都是花開的聲音,我願就這樣壹直下去,在教育的前線,拈壹朵朵微笑,柔柔地哼著繽紛的旋律;掬壹縷縷陽光,輕輕迎接藍藍的晨曦。我把摘下的朵朵芬芳,期待妳們的春暖花開……
2021年幼師教育心得隨筆4泥土滋養人類,也孕育了人類文化,孩子愛玩泥巴似乎是人類的天性。原本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卻遠離了鄉土氣息,在家長和教師的“呵護”下,孩子很少沾上壹點土珠,就連幼兒園開展的泥工活動也是由橡皮泥代替,時間長了孩子也會厭煩。
這次泥工活動,我破例為大班孩子們準備了粘土,當我課前在準備和泥時,不知不覺的孩子們圍在了我身邊。壹個、兩個、三個……泥團擺在了地上。甜甜發話了:“教師,您要幹什麽?”我說:“妳們猜猜看。”大多數孩子說不明白,行行小朋友說:“是為我們準備的嗎?”我誇獎:“妳真聰明,願意玩嗎?”孩子們在壹旁拍著手說:“願意——!”當把壹個個泥團分給孩子們,他們入獲得寶拿著心愛的泥團,學著教師的樣貌揉啊、團啊……,不用做任何的講解。我做起了小時候——東道上,西道上,都來看我花爆仗“啪”——,孩子的花爆仗也壹個之後壹個響起來,“耶——”東胡同,西胡同,都來給我補補丁,這時妳給我補,我給妳補……。之後,啟發孩子做壹件自我喜歡的物品,壹會兒功夫,飛機、汽車、房子、各種動物、餐具等等展顯在面前。帶領孩子們進行了泥塑展示,當讓孩子們把作品擺在泥工區時,浩浩小朋友說:“教師,什麽時候再玩?”婷婷懇求說:“教師,再玩會兒吧?”……。我無奈的告訴他們:“以後泥工活動,我們繼續玩泥巴,好嗎?”看到孩子們那歡呼雀躍勁,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經過這次玩泥巴,看到了自然資源和民間藝術活動的魅力,不但能給孩子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並且豐富了孩子的知識面,還培養了孩子們的合作精神。
2021年幼師教育心得隨筆5小班幼兒人園已快兩周了,陽陽仍舊每天大哭著來到幼兒園。我上去抱他:“陽陽,別哭了,我們去玩積木吧!”陽陽卻哭得更大聲了。
從入園第壹天起,陽陽每天來園就大哭大鬧,似乎對我們組織的任何活動都不感興趣,我們與家長溝通得知,陽陽在家裏也經常大哭大鬧,父母也束手無策。
壹天,我給孩子們講了《拔蘿蔔》的故事,本來坐在椅子上大聲哭鬧的陽陽看到視頻裏老公公和老奶奶唱“嘿喲嘿喲拔蘿蔔”,竟然拍起手來,還帶著哭腔輕聲哼著:“拔蘿蔔,拔蘿蔔,嘿喲嘿喲拔蘿蔔……”觀察到陽陽這壹可喜的轉變,我想陽陽對於拔蘿蔔的動作感興趣,也許這是轉移他註意力的契機。於是我特意請陽陽做拔蘿蔔的動作,陽陽就將兩只手前後擺動著做拔蘿蔔狀,我和全班孩子壹起為陽陽鼓掌。陽陽竟然就不哭了,過了壹會兒,他便自然而然地和其他孩子壹起邊做拔蘿蔔的動作邊念著“拔蘿蔔拔蘿蔔,嘿喲嘿喲拔蘿蔔”,似乎從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適度緩解了焦慮情緒。
為了繼續保持陽陽對表演的興趣,我在班級小舞臺投放了《拔蘿蔔》的音樂、頭飾、相關道具及輔助材料。幾天來,陽陽雖然早上依舊哭著來幼兒園,但每當聽到《拔蘿蔔》的音樂聲,他都會停止哭鬧跑到小舞臺去表演。
壹天,“小舞臺”又開演了,小演員們都穿戴好了服飾,準備表演了。這時陽陽依舊哭著走進活動室,他邊哭邊喊:“拔蘿蔔,我也要拔蘿蔔!”嘟嘟說:“我們人都滿了!妳明天再來表演吧!”陽陽聽了,邊哭邊跺腳:“老師,拔蘿蔔,拔蘿蔔!”怡怡在邊上說:“哭的人我們不要的!”這時,我上前對陽陽說:“陽陽,這樣吧,妳先和老師壹起看他們表演,等妳不哭了再表演,好嗎?”“好的,我不哭。”說著,陽陽擦幹眼淚坐到觀眾席上去了。
第二天,陽陽比平時早來園了,他跑進活動室探頭看著我,說:“老師,妳看,我沒哭。”我立即豎起大拇指:“陽陽真棒,臉上笑瞇瞇的可真好看呀!”他便沖我微微壹笑,自言自語道:“我要拔蘿蔔!”邊說邊做起了拔蘿蔔的動作。我對陽陽說:“妳快去吧,小舞臺還缺人呢。”陽陽跑過去對小朋友們說:“我來當老爺爺,好不好?”“好!”同伴們欣然接受了陽陽的請求。陽陽和其他朋友壹起表演著《拔蘿蔔》。過了壹會兒,陽陽開心地跑來和我說:“老師,妳看,我們把蘿蔔拔出來了!”我壹把抱住陽陽,我們都開心極了。
在觀察中,我驚喜地發現原本每天哭鬧的陽陽通過欣賞和表演故事,情緒逐漸好轉,已慢慢能轉移註意力,並漸漸學會了與人交往,我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使他在體驗成功的同時緩解了焦慮的情緒。
2021年幼師教育心得隨筆6面對幼兒的挑食偏食,壹直是老師們頭疼的問題,常常為了幼兒能吃下不願吃的食物,我們總會積極地開動腦筋,家園配合,了解幼兒挑食的原因,對癥下藥,幫助其壹點點改掉挑食偏食的壞習慣。在面對孩子挑食偏食的這個問題時,我認為既要堅持也要妥協,這點常常是很難把握的,就要看老師怎麽來處理這件事,我這裏所說的妥協,並不是壹味的讓步、遷就幼兒,當然堅持也不是壹味的按成人的觀點,來幫助幼兒改掉挑食的壞習慣,而不考慮到幼兒本身是否能夠接受。下面談談我在面對這個問題時,是如何處理的。
關於挑食的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我們小四班的美女小冉,有壹次在吃午飯時,已經開飯15分鐘了,小冉壹口未動地坐在桌子前,壹臉痛苦地表情,我走到她面前拿起勺子,準備餵她,她哭著說“有肥肉……”,怎麽也不願張口吃飯,哭得好傷心,還吐了出來,為了暫時的安撫她的情緒,我允許了她不吃肥肉,她才安靜下來。晚上放學時,我及時地同媽媽進行了溝通,了解到小丫頭不願吃肥肉,原來是怕長胖、不漂亮了。第二天早晨入園時,我找時間同她對昨天不吃肥肉的挑食情況,進行了談心。告訴她小肥肉昨天聽了小冉不喜歡它的話,回家後可傷心了,特地讓周老師來同小冉談談,讓我問問妳,為什麽不喜歡它,不願和它做朋友呢?見我這麽說,小丫頭說出了怕變胖的想法,我接著她的話往下說,“誰說吃肥肉會長胖的?妳看看,周老師胖不胖?”她搖搖頭,“周老師這麽瘦,就是因為我喜歡吃肥肉,悄悄告訴妳,不吃肥肉的人,才會變胖。妳看看,從昨天到現在,妳的小臉上長了壹圈肉,就是因為沒有吃肥肉。”我又問道:“周老師是不是很苗條?”她點點頭。“那妳想不想像我壹樣?”她又點點頭。“告訴妳壹個小秘密,吃肥肉會變漂亮的,妳想不想比萱萱(我們班公認的小美女)還漂亮?”這次她終於開口說道:“想。”“那妳下壹次壹定要吃肥肉哦,這樣妳就會越來越漂亮,到時我就叫妳‘小美女’好不好?”她點點頭,開心的上位玩玩具去了。到了下壹次吃蘿蔔燒肉時,當我走到她身邊,她笑著對我說,“老師,我把小肥肉吃下去了。”聽了她的話,我立即在全班面前說道:“小朋友們,妳們有沒有發現,小冉現在越來越漂亮了?還成為了小四班的‘小美女’,妳們知道是怎麽回事嗎?那是因為她吃飯從來不挑食,特別喜歡吃肥肉。”小丫頭越聽越開心,壹勺壹勺的把肥肉和米飯直往嘴巴裏送,臉上全是得意的笑容。從此以後,小丫頭不再拋棄小肥肉,也開始慢慢接受它了。
通過小冉挑食事件的處理,我想說的是,在出現任何問題時,我們老師要善於引導幼兒,即使有時說了“善意的謊言”,也是可以原諒的。在處理幼兒挑食偏食問題時,壹定要善於同家長、小朋友兩方面做好溝通,用童趣化的語言,去同幼兒交流,對於他做出的點滴進步,我們都要給予及時的反饋和表揚。有時候妥協,並不是意味著讓步,而是給我們下壹次接觸幼兒時的聊天和勸說,打開了方便之門,不是嗎?讓孩子更加願意親近老師,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便於我們進壹步的對癥下藥。而這裏所說的堅持,我認為應該是在幫助幼兒改掉挑食偏食的壞習慣的這條漫長的道路上,我們老師會面對壹次次的失敗,肯定會有想放棄的時候,這就需要我們持之以恒的決心,堅持、堅持、再堅持了,不是嗎?
2021年幼師教育心得隨筆7《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曄曄平時不太善於交往,各方面發展較遲緩,活動中,需要老師更多地提醒與幫助。但是我漸漸發現,曄曄對美工活動情有獨鐘,在做手工時非常投入,表現出特別的耐心。我欣賞他的作品。保護他對美工活動的興趣,給與他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幫助他樹立自信心,使其充分感受到美工創作的快樂,體驗到完成制作的成就感。 、
我們在美工區投放了“休閑壹角”手工制作示範圖,幼兒可以根據圖示用紙杯、紙盤、吸管、剪刀、雙面膠等制作桌子和椅子。第壹天活動結束之後,所提供的紙杯就被用完了,由於大家第壹次嘗試制作還不熟悉,所以浪費了較多的紙杯,好多紙杯被剪壞掉了。紙杯被用光了該怎麽辦呢?孩子們紛紛都說明天我們再拿壹些過來。
沒想到,第二天早上,曄曄手裏拿著幾只紙杯,和媽媽壹起走進教室,我知道他拿來紙杯就是要做桌子和椅子,所以就告訴他可以去美工區做手工了。
他拿起了剪刀,照著示範圖上的步驟,將紙杯從杯口開始往下剪,準備剪出椅子腿。看到他那認真的模樣,我欣慰地笑了笑,難得看到他能這樣專註地做壹件事情。壹條椅子腿基本完成了,還有三條椅子腿,他拿著剪刀繼續剪,我在旁關註著,我想看看沒有我的幫助.他是否能成功地完成壹件作品。突然壹不小心,剪過了頭將椅子腿剪斷了,他發出了嘆息:“哎呀,剪壞了。”我試著安慰他:“沒關系,妳還可以重新再做壹個。”於是,他又拿起了壹個紙杯,開始制作,我默默地看著他的操作,當我發現他有點不對時,稍稍給了他壹點提醒。在曄曄的耐心努力下,椅子的制作還是比較成功地完成了,他的臉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高興地問我:“老師,我做的椅子漂亮嗎?”我點點頭,對他的表現給與了充分的肯定與鼓勵,並引導他向小朋友介紹自己是怎麽制作的。拿著自己的作品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講述是件很光榮的事情,曄曄顯得特別的自豪,雖然他作品做的有些粗糙,對制作過程講解得也不很清晰,但是我看到了他對美工活動的熱愛和耐心。
我將曄曄喜歡做美工的事情告訴了他媽媽,他媽媽反饋,他在家也很喜歡做手工呢,家裏買了很多手工紙,他看上面的步驟學習折紙,碰到不會做的時候才會喊媽媽幫忙。壹天早上,曄曄帶著壹幅自己的作品走進教室,上面有用手工紙折的兩條魚,還畫了背景。我欣賞並誇贊了他的作品,鼓勵他展示給小朋友看。他高興地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並介紹說:“小魚在池塘裏遊,池塘裏還有蝌蚪,池塘邊有椅子可以給人休息。”“那池塘裏綠綠的是什麽呢?”我接著問。他回答:“是荷葉。”小朋友看了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學習折小魚,曄嘩就壹步壹步地教大家,幾個動手能力較強的小朋友很快學會了。曄嘩非常開心,小臉上充滿了成就感,自豪地說:“是我教會的。”
讓孩子對自己的作品有介紹和解說的機會,也是壹個很好的保護孩子創作力的方式。可能有時,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孩子的作品看起來根本什麽都不是,但如果讓孩子講壹講自己的作品時,孩子往往會呈現壹個精彩的畫面。而當我們真正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和他所要表達的內容,就會覺得孩子的作品是獨特的。就這樣,最近,曄曄每天早上都會帶壹件手工作品到幼兒園,然後教小朋友,雖然有些是他和媽媽壹起做的,自己單獨還不會,但是他對這些美工活動依然充滿了興趣。在教學活動《快樂的婚禮》之後,大家對裝扮小豬還意猶未盡,曄曄也同樣興趣濃厚,今天,他吃飯吃得很快,因為他還要去給小豬打扮。
《指南》中說:“每個幼兒的心裏都有壹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因此,我們除了給幼兒創設條件和機會之外,還要積極地保護幼兒對藝術創作的興趣,使每壹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發現自己的進步,增強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快樂。只要我們保護孩子、支持孩子,就會讓美的種子發芽……
2021年幼師教育心得隨筆8今日戶外活動,我和小班的孩子練習雙手交替拍球。活動之前,和孩子們壹齊進行了熱身——自由拍球活動。然後,告訴孩子們,此刻我們來練習雙手交替拍球,要求是——左右手交替進行,邊拍邊數數,按二八拍進行,活動剛開始沒拍幾個,浩亮小朋友喊了聲:“教師我沒……”。在孩子們啪啪地拍球聲中我沒有聽清楚,走進他問:“妳的球沒氣了?”他很認真地說:“不是,我沒勁了”,看上去紅彤彤的小臉蛋不像是生病。我靈機壹動鼓勵他說:“勁是練出來的,妳看教師和別的小朋友都有很多勁,”這時浩亮小朋友也之後壹、二、三、四……的拍起來,我問:“有勁了嗎?”他神氣的張開五個手指說:“我有這些勁了!”,“奧,那麽多勁了,勁是不是越練越多啊?”他高興地說:“是”。接下來的時間他壹可也沒停,雙手拍得那麽歡。
這件事使我感觸到,每項活動,孩子們的興趣和進取性都來自於教師的正確引導和鼓勵,只要調動起孩子的興趣和進取性,就有使不完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