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論述北山移文的藝術特點如下:
壹是成功地運用擬人化手法,賦予北山景物以生命,借以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三是辭藻華美,情韻兼備,句式整齊,自然流暢。
作者介紹
孔稚珪(447~501),南朝齊駢文家。壹作孔珪,字德璋,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劉宋時,曾任尚書殿中郎。齊武帝永明年間,任禦史中丞。齊明帝建武初年,上書建議北征。東昏侯永元元年499,遷太子詹事。死後追贈金紫光祿大夫。
創作背景
北山移文創作於南朝(480年),孔稚珪虛構山林的口吻,對假裝隱居山林而真心向往榮華富貴的所謂隱士加以尖銳的諷刺所作的文章。據考證,此“周子”應為同期的周颙。但文中所述情況,與周颙仕歷又不近相同。
同時作品成文時間也不在周隱居後出任海鹽令同期。況且孔稚珪壹生兩朝為官,死後又追授光祿大夫,似乎又不能完全肯定。所以還有壹種說法認為這是調侃假裝隱居山人士雅謔之作。
文章解析
此文全篇用擬人化的手法描寫山中景物的蒙恥發憤的心情,對山水草木的描寫形象生動,語言精煉華美,對仗工整,音韻和諧,而且富有濃烈的抒情韻味。作者讓山林景物全體出動,而且讓他們富有人的感情,喜、怒、哀、樂,談笑怒罵,揶揄嘲笑,矛頭指向假隱士周颙。
從而深刻揭露了士大夫們偽裝清高實則苦心鉆營。爭名逐利的醜惡靈魂,具有深刻的抗判意義和現實意義。此文是駢文,全篇以對偶句為主,基本上由四字句和六字句相配而成,而且用典精切,筆鋒犀利,因此成為南北朝以來廣為傳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