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原文:
作者:北宋 柳永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譯文: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淒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壹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
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想到這回去南方,這壹程又壹程,千裏迢迢,壹片煙波,那夜霧沈沈的楚地天空竟是壹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只有楊柳岸邊,面對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
這壹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壹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壹同欣賞呢?
擴展資料
《雨霖鈴》詞的上片寫壹對戀人餞行時難分難舍的別情。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了地點和節序。然而詞人並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
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沈;而驟雨滂沱之後,繼之以寒蟬淒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淒涼。加之當中“對長亭晚”壹句,句法結構是壹、二、壹,極頓挫吞咽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淒涼況味。
《雨霖鈴》這首詞影響很大,是宋元時期廣泛流傳的“宋金十大曲”之壹。宋元筆記裏記載了有關這首詞的種種傳說。
金元雜劇、散曲引用詞中句子或運用其語意的非常多。董西廂“長亭送別”壹段,寫張生、鶯鶯在清秋季節裏離別,以及張生別後酒醒夢回時的淒涼情景,藝術構思上可以看出這首詞對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