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成語意思。

成語意思。

“貧不及素”中的“素”指的是白色的帛

在紙出現以前,人類曾經使用過許多材料來寫字記事。我們的祖先最初是把文字刻在龜甲上或獸骨上,叫做甲骨文。商周時代,人們又把需要保存的文字鑄在青銅器上,或者刻在石頭上,叫做鐘鼎文、石鼓文。到了春秋末期,人們開始使用新的書寫記事材料,叫做“簡牘”,“簡”就是竹片,“牘”就是木片。把文字寫在竹片、木片上,比刻在甲骨上、石頭上,比鑄在青銅器上,要方便得多,容易得多,可就是連篇累牘,十分笨重。

當時,也有用絹帛作書寫材料的,故《墨子》曰:“書之竹帛,傳遺後世子孫。”但絹帛價格昂貴,壹般人用不起,就連孔聖人都說:“貧不及素。”這裏的“素”,指的就是絹帛。漢代壹匹絹帛(長約10多米,寬不及1米)的價格相當於720斤大米。

伴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的祖先不斷地在尋找新的書寫材料,最終發明了理想的書寫材料,那就是紙。我國造紙術的發明,長時期以來壹般都歸功於東漢時的宦官蔡倫,這是因為《後漢書·蔡倫傳》明確記載:“自古書契多編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蔽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以用焉,故天下鹹稱‘蔡倫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