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B-18轟炸機的設計特色

B-18轟炸機的設計特色

由於ASJA的技術骨幹是40名美國工程師,因此它們的方案L11(看起來也很像Do17)與同時期的美國飛機具有很

F7航空聯隊所屬的B18B,照片是在領航員的位置拍攝的,註意遠處飛機上非對稱的座艙蓋

多相似之處,如弧度明顯的垂尾和前三點起落架等,考慮到瑞典空軍的反應,設計組還是改用了後三點起落架,該機的主任設計師是瑞典人弗雷德。萬斯特羅姆(FridW?nstr?m)和美國人卡爾。哈頓(CarlHaddon)。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薩伯B17轟炸機成為優先發展的項目,L11的進度因而受到影響,該機最初打算使用布裏斯托爾“金牛座”引擎,由於英制引擎已經無法進口,瑞典仿制的普&惠“雙黃蜂”STWC-3於是成為替代品(因為沒有生產許可證,實際上這是盜版行為)。

真正合適的替代品是德國的DB605,只是這種引擎被優先提供給J21戰鬥機使用,因此在第壹批B18的身上還見不到它們的影子。該機除各控制面由布蒙皮包裹外,其余部分都由金屬制成,該機還是瑞典國產飛機中首先將裝甲融入機身結構的機型。B18的機組包括駕駛員、無線電操作員/後射手以及觀察員/投彈手/前射手。座艙蓋偏向機身軸線左側,機頭為花房式,可以為觀察員提供良好的視野。該機的自衛火力比較貧弱,僅裝有3挺13。2毫米機槍(每挺備彈300發),其中飛行員控制位於機身右側的固定式前射機槍,無線電技師和投彈手則各自負責1挺後射機槍。1942年7月,薩伯公司的試飛員克裏斯。史密斯(ClaesSmith)駕駛原型機完成了首飛,不久以後第2架原型機也進行了試飛。與其它瑞典自制的飛機不同,B18在設計上相當成功,從試飛階段起就沒有出過什麽大的毛病。B18是瑞典空軍賦予轟炸型的代號,其偵察型為S18,後來還出現了專職魚雷攻擊的T18B。

當時的USAAC需要壹種在載彈量和航程上都優於B-10轟炸機的飛機。在DC-2首飛後,道格拉斯無疑具有了這方面的工程經驗和設計技術。

USACC對各個競標公司的要求是在1935年拿出原型機,所以在1935年8月的俄亥俄州懷特機場,波音的MODEL 299,道格拉斯的DB-1和馬丁的146盡數到場。第壹種就是著名的B-17“空中堡壘”,最後壹種就是B-10馬丁轟炸機,道格拉斯的DB-1(Douglas Bomber 1:道格拉斯轟炸機1型)即在1936年1月被定型為B-18,隨後立即開始量產。DB-1保留了原來DC-2的基本結構,尾部構造以及發動機。只有機翼與DC-2不同,表現在以下2點:

機翼增加了1.37米;

采用了中翼(位於機體中部)替代了低翼。

而且采用了比DC-2更深的機身,這樣就給6個機組人員提供住宿的同時在機鼻和機背處設立壹個炮塔,壹個投彈瞄準位,以及壹個內部彈倉。此外在機腹處還有三個炮手位置。

發動機采用的是2臺694KW的懷特R-1820-45 旋風 9 引擎。

第壹份訂購合同是包括原型機在內的133架B-18s。真正量產型的B-18是采用懷特R-1820-45 旋風 9 引擎的改進型號。最後壹批B-18是改裝了更大功率的發動機,公司原本打算用其作為DB-2的基礎機來研制,但是最後並沒有成功。

第二份合同***制造了217架B-18,其中有177架是1937年6月開始制造的,1938年中期只造了40架。

這版的B-18改進的地方有:

把投彈瞄準位前移;機鼻下方設立壹個炮塔;采用馬力更大的懷特 R-1820-53發動機。

DB-1在USAAC的競標中敗給了波音的B-17,盡管如此,DB-1的量產型號為B-18,到1940年多數USAAC的轟炸機中隊都裝備B-18s或者B-18A。

在1941年日本攻擊珍珠港時,駐紮在珍珠港的33架B-18A中的多數都被摧毀了,隸屬USAAC以夏威夷為基地的第五和第11轟炸機組。到了1942年B-17開始接替B-18成為壹線轟炸機。此時大約有122架B-18在安裝了磁性探測器後(MAD)在加勒比海上成為反潛巡邏機,該型號為B-18B。還有壹部分B-18被用作運輸機,編號為C-58s。

加拿大皇家空軍也接收了20架B-18As,被命名為Digby Mk I,作為海面巡邏機使用。

還有被命名為B-18C的是另2種改裝配置的反潛巡邏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