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是什麽意思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是什麽意思

意思是:人們各有自己的愛好啊,我獨愛好修飾習以為常。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變,難道我能受警戒而仿徨。

出處:《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原文節選:

忽反顧以遊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譯文:我忽然回頭啊縱目遠望,我將遊觀四面遙遠地方。佩著五彩繽紛華麗裝飾,散發出壹陣陣濃郁清香。

擴展資料

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誌為中心。前半篇反復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願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誌。

後半篇通過神遊天界、追求理想的實現和失敗後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象,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創作背景

關於《離騷》的創作年代,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裏說:“屈原放逐,著《離騷》。”據此則當作於屈原放逐之後。

今人對此說法不壹,有說作於楚懷王時屈原被疏遠以後,還是作於楚頃襄王時屈原被流放以後,有說作於懷王末頃襄王初,有說始作於懷王時而成於頃襄王初,迄無定論。

關於《離騷》的創作緣由,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引劉安《離騷傳》說:“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又說:“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的“憂愁幽思”和怨憤,是和楚國的政治現實緊密聯系在壹起的。

《離騷》就是他根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憤以抒情”而創作的壹首政治抒情詩。由於其中曲折盡情地抒寫了詩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歷程的形象記錄,稱它為詩人的自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