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的作者是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生於鄭州新鄭(今屬河南),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唐代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壹。白居易少年時經歷藩鎮戰亂,立誌苦讀。唐貞元十六年,進士及第。802年,與元稹同時考中“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後又罷校書郎試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及第,授盩庢縣尉。
白居易是唐代最高產的詩人之壹,其詩歌題材廣泛,語言平易通俗,富有情味,現存有3000首。代表作《琵琶行》《長恨歌》等經典作品得到了廣泛傳播和流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白居易在政治領域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任職期間,表現出了卓越才幹和良好的治國思想,為唐朝政治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長恨歌》的介紹:
《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壹首長篇敘事詩。此詩可分為三大段,從“漢皇重色思傾國”至“驚破霓裳羽衣曲”***三十二句為第壹段,寫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生活、愛情效果,以及由此導致的荒政亂國和安史之亂的爆發。
從“九重城闕煙塵生”至“魂魄不曾來入夢”***四十二句為第二段,寫馬嵬驛兵變,楊貴妃被殺,以及此後唐玄宗對楊貴妃朝思暮想,深情不移。從“臨邛道士鴻都客”至“此恨綿綿無絕期”***四十六句為第三段,寫唐玄宗派人上天入地到處尋找楊貴妃和楊貴妃在蓬萊宮會見唐玄宗使者的情形。
《長恨歌》的中心思想是批評唐玄宗重色誤國導致安史之亂,同時又同情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歌頌他們生死不渝的愛情。全詩的藝術性較高。其壹是對原有史料的選擇和運用。唐玄宗既是悲劇的制造者,又是悲劇的承受者。詩人在寫他們的罪惡壹面時,註意點到為止,盡量不太損傷他們的形象,從而保證了悲劇故事前後的和諧統壹。
其二是故事中浪漫色彩的加入。愛情可以使生者死,可以使死者生,這樣的力量在此之前還沒有人描寫過。其三是有關人物形象、人物心理活動的精彩描寫。其四是對離別之苦、相思之情的正面描繪,它不僅占的篇幅大,而且角度多、變化多。其五是語言的精美,既生動、形象、凝練,又婉轉、流利、韻律性強,使人傳誦不絕。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長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