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百谷之王,是因為他善於居於底下處,所以能夠成為百谷之王。
出自秋時期老子的《道德經》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白話釋義:
江海所以能夠成為百川河流所匯往的地方,乃是由於它善於處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夠成為百川之王。因此,聖人要領導人民,必須用言辭對人民表示謙下,要想領導人民,必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們的後面。所以,有道的聖人雖然地位居於人民之上,而人民並不感到負擔沈重;居於人民之前,而人民並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樂意推戴而不感到厭倦。因為他不與人民相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擴展資料“道法自然”是《道德經》中老子思想的精華。“道”作為《道德經》中最抽象的概念範疇,是天地萬物生成的動力源。“德”是“道”在倫常領域的發展與表現。
“道”與“法”在規則、常理層面有相通點,但不同於西方自然法。“法”應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證的反向轉化之中發揮其作用。
德與法都是規範社會與人的行為的約束力量,但在老子那裏兩者有不同的地位。老子認為,上德的本質與道之德的本質同於壹,因此上德源自於“道” 。老子所言之德也不同於常人所言之德。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