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識
司馬相如,字長卿,是蜀郡成都人,好讀書,善彈琴,風流灑脫,文章寫得很漂亮,特別擅長寫賦。他與王吉是好朋友,王吉曾對他說:“妳在外面遊學,如果官運不好,日子不好過,就到臨邛找我。”有壹天,司馬相如真的來投奔了王吉。
兩人攜手來到客廳,司馬相如向王吉談了近幾年的行蹤,王吉知道了相如尚未成家,便向他說起,臨邛首富卓王孫有個女兒卓文君,生得聰明無比,美貌無雙,如今在娘家守寡。與相如是天生的壹雙。司馬相如聽了,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王吉卻不以為然,他認為事在人為。
卓王孫知道司馬相如是有名的文人,便宴請了他,並順便發了壹百多張請帖,邀請了很多縣中的官員與有名望的人。
宴會開始,卓王孫帶領眾賓客向司馬相如敬酒,少不了說了許多奉承話。正在大家喝得高興的時候,王吉向大家介紹說:“相如先生是當今第壹名流,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琴也彈得很好。今天有佳賓美酒,何不請相如先生彈奏壹曲呢?”眾人聽了,齊聲叫好。
司馬相如推辭了壹番,便彈奏起來,先彈了壹支短曲,後來偷看到竹簾後面有壹個影影綽綽穿白衣服的女子在聽琴,知道是卓文君,就施展自己高超的琴技,彈起了壹曲鳳求凰,通過琴聲,向卓文君表達了自己求愛的心情。原來,卓文君聽說司馬相如來做客,早就想見識壹下這位大才子。她本來就喜愛音樂,聽到琴聲,就偷偷地躲在簾子後面看。卓文君深懂琴理,聽出了琴聲中的意思。而宴席上的賓客,當然聽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是為了恭維司馬相如,壹味地拍手叫好。
司馬相如回去以後,就用錢買通了卓文君的仆人,通過仆人送給卓文君壹封求愛信。卓文君接到求愛信激動不已,但她知道父親不會同意這門親事。便在壹天晚上,偷偷地跑出來,投奔了司馬相如。倆人連夜乘車回到司馬相如的家鄉成都。 卓文君同司馬相如來到成都,開始時,倒安於清貧生活,可是日子長了,就忍耐不住了,便勸相如到臨邛去。司馬相如也沒有別的辦法兩人就壹同來到了臨邛。
卓王孫對卓文君私奔十分惱火,不肯周濟他們。為了出卓王孫的醜,他們便開起了壹個夫妻酒店,文君當壚賣酒,相如故意當眾洗滌碗筷杯盤,提壺送酒,像個酒保。
果然,卓王孫認為卓文君與司馬相如這樣做太丟面子,羞得連大門也不敢出。後來在親戚朋友和縣令的勸說下,送給了司馬相如他們壹筆財物。司馬相如同卓文君又回到了成都,開始過起了富裕的生活。
相戀
卓文君:事見《孤本元明雜劇·私奔相如》,清袁於令《肅霜裘》傳奇。漢時,司馬相如不得誌時,在臨邛富戶卓王孫家操琴。才貌雙全的卓女文君17歲新寡,司馬相如仰慕文君,借琴音傾訴心曲,二人訂盟,因卓王孫不允,文君遂偕相如私逃,返回家鄉當壚賣酒。後來相如獻《子虛賦》,漢武帝拜為中郎將,卓王孫獻金相認。
卓文君生在漢代這種大而化之的年代,又生在壹個四川臨邛巨賈之家,金山銀山地養著。她長得眉如遠山,面若芙蓉,通曉琴棋書畫,十七歲出嫁,半年後便因丈夫去世返回娘家。這時候,壹個貧窮的小子做客卓家,用那把著名的“綠綺琴”彈唱那首著名的《鳳求凰》,把這個十七歲的小寡婦內心撩撥起來,半夜三更就夜奔他去了,第二天索性雙雙跑到這個窮小子的成都老家。當然,我們都知道這個窮小子就是西漢有名的才子司馬相如。可是那時的卓文君還不知道啊,她只顧得上收拾司馬相如那個家徒四壁的爛攤子了。
司馬相如豪情不減地典衣沽酒,今朝有酒今朝醉;卓文君也荊釵布裙,風風火火開始新生活。幾個月後,他們幹脆賣掉車馬,回到臨邛開了壹間小酒家,卓文君淡妝素抹,當壚沽酒,司馬相如更是穿上犢盤鼻褲,與酒保傭人壹起洗盤子,忙裏忙外地跑堂。
卓文君是壹個罕見的女人,居然不慕虛榮,司馬相如也是壹個罕見的文人,居然壹點都不自卑壹點都不羞愧。這對才子佳人開的小酒店遠近聞名,門庭若市,逼得卓王孫不得不分給他們童仆百人,錢百萬緡,並厚備妝奩,接納了這位把生米已經煮成熟飯的女婿。從此這對小夫妻又過上了整天飲酒作賦,鼓琴彈箏的悠閑生活。
這時,司馬相如寫下的《子虛賦》、《上林賦》,才華四濺,好大喜功的皇帝驚為天人,拜司馬相如為郎官,後來又再拜為中郎將。司馬相如衣錦榮歸,著實讓嶽父卓王孫風光了壹把。
中國的古典文學永遠都是“私訂終身後花園,落難公子中狀元”,看來這個惡俗的傳統是以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為藍本的。說著“慧眼識英才”的愛情佳話,其實壹看就知道是涎著臉的政治投資。看看諸多戲文,女人舍身割肉地供養著男人讀書,哪裏是追求愛情,倒像是伯樂當了褲子去賭馬。既然是賭,肯定有輸有贏,《琵琶記》、《西廂記》裏趙五娘、崔鶯鶯贏了,終於贏得她們的丈夫,秦香蓮輸了,讓天譴劈死了她那負心的狀元郎……但,不管結果如何,被動地承受了許多無中生有的苦難,總是有點愴然的吧?
中國傳統道德向來有壹種“目標正確論”,常常為了名分而放棄現實生活。所以對古代歷史上的苦女人我壹般很難同情。以前的人就是活得太認真太累了,不知道好玩才是生活的要義。
從來未見記載卓文君對丈夫功名的渴求,倒是看出她非常會享受和司馬相如在壹起的不同生活形態。在司馬相如年逾知命的時候,這個凡人想娶妾了,卓文君忍無可忍,作了壹首《白頭吟》,說道:“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鬥酒會,明旦溝水頭。躞蹀禦溝止,溝水東西流。淒淒復淒淒,嫁娶不須啼。願得壹人心,白頭不相離。竹竿何裊裊,魚尾何徒徒。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讓司馬相如回心轉意了,兩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
夫君得賞識
竇太後崇尚“黃老”學說,罷免了支持儒家學說的竇嬰和田羛的官職,陸續任命了幾個渾渾噩噩的人當了丞相、禦史大夫和郎中令。武帝不願與他們議事,呆在宮裏實在無趣,就經常換上便裝,外出遊玩打獵,有時跑得很遠,壹連四五天不回來。後來,他覺得跑得太遠,不僅危險,也實在辛苦,就命光祿大夫吾丘壽王拓造大型苑囿上林苑。年輕的武帝便把大部分時間消磨在上林苑中。
漢武帝雅好文學喜歡辭賦,東方朔、吾丘壽王等著名的文人,便經常陪伴在他的身旁,吟詩作賦,倒也十分快活。
壹天,漢武帝讀到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被賦中華美的文辭與磅礴的氣勢所吸引,不由拍手叫好。他壹口氣讀完《子虛賦》,以為作者是前朝人,便連聲嘆息說:“寫這篇賦的人,真是個才子,可惜我沒有和這個人生活在同壹個時代。”
這時,在漢武帝身邊服侍的狗監(替漢武帝管理獵狗的人)楊得意諂笑著說:“陛下,寫這篇賦的人小臣知道,他是小臣的同鄉司馬相如,現在成都閑居。”
漢武帝聽了又驚又喜,問道:“妳說的可是真實情況嗎?"楊得意回答說:“是的,司馬相如曾經對我說過,是他寫的《子虛賦》。”
“太好了!這麽壹個有才華的人,竟沒有人對我說過。”漢武帝有點惋惜地說,於是,他馬上派人召司馬相如來京。
且說司馬相如被召到朝廷,漢武帝接見了他,問他道:“《子虛賦》是妳寫的嗎?”
司馬相如非常自負地回答說:“是的,陛下,《子虛賦》正是臣寫的。不過,那是寫諸侯的事,並沒有什麽了不起。若準臣陪陛下遊獵,臣可寫出天子遊獵賦獻給陛下。”
漢武帝聽了非常高興。為司馬相如安排了豪華的住處,給以優厚的待遇。第二天就帶了司馬相如等人去上林遊獵。沒過幾天,司馬相如就揮灑大筆,寫出了壹篇《上林賦》,呈獻給漢武帝。漢武帝讀了《上林賦》,感到十分滿意,心中高興,就封了司馬相如壹個郎官(帝王的侍從官)。
後來,司馬相如曾經作為漢武帝的專使招撫了夜郎歸順漢朝,很得武帝的賞識。邛、鮈、冉、鮉壹帶地區各族首領見夜郎歸順了漢朝,也表示願意歸順漢朝。於是漢武帝就封司馬相如為中郎將,手持皇帝的旄節,去招撫這些地區的部族。司馬相如順利地完成了使命,漢武帝十分滿意,重賞了他。不久,有人上書給漢武帝,說司馬相如出使時曾接受了很多金錢賄賂,武帝信以為真,就罷免了司馬相如的官職。
司馬相如家中富有,也樂得清閑自在,就把家搬到茂陵,與卓文君過著悠閑舒服的生活。
鳳求凰當年司馬相如壹曲《鳳求凰》打動了才女卓文君的心,“文君夜奔相如”演出了壹幕傳唱千古的私奔佳話。這兩首琴歌據說就是司馬相如彈琴歌唱的《鳳求凰》歌詞。因《史記》未載此詞,到南朝《玉臺新詠》始見收錄,並加序說明,唐代《藝文類聚》、宋代《樂府詩集》等書亦收載,故近人或疑乃兩漢琴人假托司馬相如所作。第壹首琴歌表達司馬相如對卓文君的無限傾慕和熱烈追求。司馬相如自喻為鳳,比卓文君為凰,在這首琴歌的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義。其壹,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雄曰鳳,雌曰凰。鳳凰為鳥中之王,故此處比為鳳凰,正有浩氣淩雲、自命非凡之意。其二,古人常以“鳳凰於飛”、“鸞鳳和鳴”喻夫妻和諧美好。此處則以鳳求凰喻司馬相如向卓文君求愛,而“遨遊四海”,則意味著佳偶之難得。其三,鳳凰又與音樂相關。卓文君雅好音樂,司馬相如以琴聲“求其皇”,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使人想起俞伯牙與鐘子期“高山流水”的音樂交往,從而發出蕓蕓人海,知音難覓之嘆。第二首琴歌寫得更為大膽熾烈,暗約卓文君半夜幽會,並壹起私奔。前兩句呼喚卓文君前來幽會,三四句暗示彼此情投意合連夜私奔,不會有人知道;五六句表明遠走高飛,叮嚀對方不要使我失望,徒然為妳感念相思而悲傷。這兩首琴歌之所以贏得後人津津樂道,首先在於“鳳求凰”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思想。
司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綠綺”琴,是傳說中最優秀的琴之壹。司馬相如原本家境貧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詩賦極有名氣,梁王盛贊其才情高華,賜給他壹把名叫 “綠綺”的琴,上面刻有“桐梓合精”的銘文,是當時不可多得的名貴樂器。司馬相如得“綠綺”,如獲珍寶,他精湛的琴藝配上“綠綺”絕妙的音色,使“綠綺” 琴名噪壹時。後來“綠綺”還成了古琴的別稱。這把琴就是司馬相如用來彈奏《鳳求凰》、卓文君聽後夜奔的那把琴,所謂“綠綺傳情”使這把琴更富傳奇色彩。
司馬相如因為仰慕以“完璧歸趙”、“將相和”而大名鼎鼎的趙國名相藺相如,所以就更名相如。司馬相如精通楚辭,善於寫辭作賦,漢景帝年間任武騎常侍,但因為景帝不喜歡詞賦,所以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常常稱病,被景帝免職。以後他和枚乘壹起遊於梁孝王門下,在那裏作了著名的《子虛賦》,梁孝王的短命去世,賓客星散,司馬相如回到老家成都,而家裏已是父母雙亡,家徒四壁,再無以自立。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他入京師、梁國宦遊歸蜀,應好友臨邛(今四川邛崍)令王吉之邀,前往做客。當地頭號富翁卓王孫之女卓文君,眉如遠山,面如芙蓉,才貌雙全,通曉琴棋書畫。卓文君十七歲時曾許婚竇家,未聘夫死,成瞭望門新寡。卓文君青年寡居,自然是面對春花秋月,感物傷人,倍感淒涼。
壹次,卓王孫舉行數百人的盛大宴會,卓王孫慕司馬相如之名聲,王吉與相如均以貴賓身份應邀參加。席間,王吉介紹相如精通琴藝,請司馬相如撫琴助興。司馬相如早已聽說卓王孫有壹位才貌雙全的女兒,就趁做客卓家的機會,當眾彈了兩首琴曲《鳳求凰》,意欲借琴音傾訴心曲,以此挑動文君,表達自己對卓文君的愛慕之情。這種在今天看來也是直率、大膽、熱烈的舉動,自然使得美麗多才的卓文君怦然心動,卓文君在屏風後面傾聽到司馬相如的琴聲,壹曲《鳳求凰》撥動了她不甘遵循封建禮教而終生寡居的心扉。當時卓文君頗為相如才情所動,“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也”。卓文君聽琴後,理解了琴曲的含意,不由臉紅耳熱,心馳神往。後司馬相如又通過侍女向卓文君大獻殷勤,卓文君便夜奔相如住所,在與司馬相如會面之後,壹見傾心,雙雙約定私奔。當夜,卓文君收拾細軟走出家門,與早已等在門外的司馬相如會合,壹同私奔回到了成都,從而完成了兩人生命中最輝煌的事件,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佳話。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大膽沖破了封建禮教的羅網和封建家長制的樊籬,壹切封建神聖禮法,統統被他們的大膽私奔行動踩在腳下,成為後代男女青年爭取婚姻自主、戀愛自由的壹面旗幟。
對此事,卓王孫自然是盛怒難消,認為司馬相如有辱衣冠,自己的寶貝女兒也太不爭氣,夤夜私奔,敗壞門風,使他丟盡臉面。司馬相如是壹個窮光蛋,回到成都,因生活窘迫,卓文君便把自己的頭飾當了。司馬相如豪情不減地典衣沽酒,過著有今天、沒有明天的逍遙生活;卓文君也脫釧換糧,根本不把今後的生計放在心上。幾個月後,他們索性賣掉車馬,回到臨邛開了壹間小酒家,卓文君淡裝素抹,當壚沽酒,不卑不亢,神態自如。而為了愛情永駐,司馬相如亦不撫琴,更是穿上犢盤鼻褲,與保傭雜作,滌器於市中,忙裏忙外擔任跑堂工作,提壺洗碗幹雜活,談笑風生。如此這般,雖然生活清苦了點,但兩人卻是幸福美滿,絲毫不為世俗所累。為此,歷史上臨邛也成了醞酒之鄉,文君酒成為了歷史名酒,唐人羅隱《桃花》詩雲:“數枝艷拂文君酒。”傳說中卓文君和司馬相如醞酒開酒店還留下了“文君井”和彈琴的琴臺,南宋陸遊《文君井》詩雲:“落魄西州泥酒杯,酒酣幾度上琴臺,青鞋自笑無羈束,又向文君井畔來。”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當壚沽酒,這是臨邛市上的壹件天大新聞,頓時遠近轟動,小酒店門庭若市,熱鬧非凡。訊息傳到卓王孫耳中,他感有女若此,實在是對自己臉面上的大過不去,加之經不起親朋好友的疏通勸解,於是妥協,承認了他們的愛情,迫不得已分給他們童仆百人,錢百萬緡,並厚備妝奩,接納了這位把生米已經煮成熟飯的女婿。夫妻雙雙回到成都,置田買房,成了富人,又過上了整天飲酒作賦、鼓琴吟詩的悠閑生活。後來漢武帝即位,讀了《子虛賦》相當贊賞,遂將司馬相如召回長安。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
漢代文景之治時期,蜀郡臨邛縣(四川成都邛崍)的卓家傳到了卓王孫這壹代。由於社會安定,經營得法,卓家已成巨富,擁有良田千頃;華堂綺院,高車駟馬;至於金銀珠寶,古董珍玩,更是不可勝數。卓文君為四川臨卭巨商卓王孫之女,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十六歲時嫁人,幾年後,丈夫過世,返回娘家住。
文君聽琴
時逢梁孝王去世,司馬相如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貧寒,沒有可以用來維持自己生活的職業。相如壹向同臨邛縣令王吉相處得很好,王吉說:“長卿,妳長期離鄉在外,求官任職,不太順心,就來我這裏看看吧。”於是,相如前往臨邛,住在城內的壹座亭子裏。臨邛縣令佯裝恭敬,天天都來拜訪相如。最初,相如還是以禮相見。後來,他就謊稱有病,讓隨從去拒絕王吉的拜訪。然而,王吉卻更加謹慎恭敬。
臨邛縣裏的富人很多,如卓王孫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鄭家也有數百人。二人相互商量說:“縣令有貴客,我們備辦酒席,請請他。”壹並把縣令也請來。當縣令到了卓家後,卓家的客人已經上百了。到了中午,去請司馬長卿,長卿卻推辭有病,不肯前來。臨邛令見相如沒來,不敢進食,還親自前去迎接相如。相如不得已,勉強來到卓家,滿座的客人無不驚羨他的風采。酒興正濃時,臨邛縣令走上前去,把琴放到相如面前,說:“我聽說長卿特別喜歡彈琴,希望聆聽壹曲,以助歡樂。”相如辭謝壹番,便彈奏了《鳳求凰》等壹兩支曲子。
這時,卓王孫有個女兒叫卓文君,剛守寡不久,很喜歡音樂,所以相如佯裝與縣令相互敬重,而用琴聲暗自誘發她的愛慕之情。相如來臨邛時,車馬跟隨其後,儀表堂堂,文靜典雅,甚為大方。待到卓王孫家喝酒、彈奏琴曲時,卓文君從門縫裏偷偷看他,心中高興,特別喜歡他,又怕配不上他。
文君夜奔
宴會完畢,相如就派人以重金賞賜文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轉達傾慕之情。於是,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門,私奔相如,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趕回成都。
當壚賣酒
進到司馬相如家所見,空無壹物,只有四面墻壁立在那裏。卓王孫得知女兒私奔之事,大怒道:“女兒極不成材,我不忍心傷害她,但也不分給她壹文錢。”有的人勸說卓王孫,但他始終不肯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