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信劄趣談·林紓

信劄趣談·林紓

信劄趣談·林紓

《林紓》:林紓(1852-1924),近代著名文學翻譯家。原名群玉,字琴南,號畏廬、冷紅生。閩縣(今福州)人。幼孤苦,賴叔父供養,因無資,專買破書以讀。光緒八年中舉人,遂棄舉業,專治古文。後入京,任教於京師大學堂。曾依靠旁人口述,用古文翻譯歐美等國小說170余種。能詩,工畫,並曾從事小說、戲曲創作。有《畏廬文集》《畏廬詩存》及傳奇、小說、筆記多種。

“憂危喪亡之交” ——答周生書

林紓在信中說: “竊謂五倫中,忽有朋友之壹倫。戚非兄弟,分則路人。而古人於憂危喪亡之交,冒死捍衛,頗以為過。及仆身被家難,學業不立,朝夜震局,莫省為計。則存問誘掖,摩勵磋切,均吾友之力。方悟古人置朋友於五倫中,今果不享其利也。”用今天的話講就是,我認為五倫中,忽有朋友這壹層關系。戚非兄弟,分別後便形同路人。而古人在憂危喪亡的時候,冒死捍衛,頗以為過。等到我身受苦難,無法繼續學業,日夜不寧,無以為計時,都得到朋友的幫助鼓勵,這才明白古人將朋友置於五倫之中的道理,如今果然受其利益。

行書軸 林紓

林紓在這封信中論述了朋友這壹層關系的意義後,列舉了自己對待朋友的幾件事。如王薇庵先生去世後,林紓撫養他留下的兒子元龍,如今元龍在詩文上已小有建樹; 林述庵先生去世後,林紓又扶養他的兒子阿狀。林紓盡己所能撫養這兩個孩子長大成人,並給予關懷與教育,以盡朋友之道。林紓認為這些都是作為朋友應該做的,並不值得奇怪。做人應多行善舉,這很正常。他認為唯壹擔心的是收留的孩子不成器,驕荒敗德,這便是天意,只有掩面痛哭了。通讀此信,從中可窺見朋友間的真情。撫育朋友遺孤責任重大,但林紓根本不計後果,將朋友的兩個幼子撫養成人,讓我們看到了壹個封建社會的傑出文人所具備的高尚的人品。

行書信劄 林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