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明史陸震傳翻譯

明史陸震傳翻譯

全文譯:

名:王驥,

字:尚德,

家庭:束鹿縣人,

特征:身材高大魁梧,有利於騎射,性格剛毅有膽量,通宵戎謀略。

經歷:永樂四年考上進士。提拔為為兵科給事中,出使山西,上奏免除鹽池逃稅20萬余,不久遷為山西按察司副使。洪熙元年調任為順天府府尹。宣德初年,提拔為兵部右侍郎,代顧佐臨時管理都察院。時間長了,臨時代理兵部尚書。

九年命為轉正為兵部尚書。正統元年奉詔商議邊事,超過五日未奏。皇帝發怒,逮捕驥與侍郎鄺野下獄。不久得以釋放。阿臺、朵兒只伯數寇犯甘、涼,邊將多次失利。

閱軍甘、涼,淘汰掉三分之壹。更改確定軍隊更替之法,士兵得到休息,後勤轉輸也省掉了。俄阿臺又入侵。皇帝以任禮為平羌將軍,蔣貴、趙安為副將軍,驥監督軍務。三年春,偕同諸將領出塞,以貴為前鋒,而自己與任禮帥大軍隨後,與貴約定曰:“不勝利,不要相見了。”

招降他的部落,追逐到盡頭,進至黑泉。而趙安等出昌寧衛所,抵達刁力溝,也擒獲右丞、達魯花赤三十人。分道夾擊,輾轉戰鬥千余裏,朵兒只伯遠遠地逃遁。評定功勞,貴、禮都封伯爵,而王驥兼大理卿,支取二份俸祿。不久召還,管理部事。

壹段時間後,麓川之役起。麓川宣慰使思任發叛亂,多次打敗王師。黔國公沐晟征討他,出師不利,道途中去世。采用沐昂代替。他分條上書攻取策略,征兵十二萬人。中官王振剛剛用事,喜歡功名,認為驥可管轄,想大舉發兵。驥也想效力。

《明史》列傳之體例采用類傳形式,於諸臣傳中亦因類分卷,而未盡以父子及孫等為傳。其方法即因事而分。如卷壹二二有《郭子興傳》、《韓林兒傳》、《劉福通傳》,雖亦為明建國前群雄之列,而與群雄同明太祖朱元璋之關系不同,歸為壹卷。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明玉珍合為壹卷,擴廓、陳友定、把匝剌瓦爾密合為壹卷。諸臣中,如徐達、常遇春單為壹卷,是功臣亦有別而分立。史臣為建文帝遺臣列傳頗詳,甚至有傳聞之人,能列立傳者盡量立傳,也是史臣寄托遺民之情的壹種方式。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後壹部,***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誌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壹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歷史。其卷數在二十四史中僅次於《宋史》,但其修纂時間之久,用力之勤卻大大超過了以前諸史。修成之後,得到後代史家的好評。但由於經歷史無前例的滿清“文字獄”,曲筆隱諱和篡改不實之處甚多。清史學家趙翼在《廿二史劄記》卷31中說:“近代諸史自歐陽公《五代史》外,《遼史》簡略,《宋史》繁蕪,《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潔,敘事簡括,稍為可觀,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明史》諸列傳中,亦多見以事附傳之體例。如卷壹八九《夏良勝傳》,附同下詔獄者萬潮、陳九川、張衍瑞、姜龍、徐鏊、姚繼巖傳,均連署進言諫止武宗南巡之人。卷二○六《馬錄傳》附顏頤壽、聶賢、湯沐、劉琦、盧瓊、沈漢、王科,均嘉靖中“李福達之獄”受牽之人。如隆慶中禦史龐尚鵬疏中稱:“據李同之獄,福達罪益彰,而當時流毒縉紳至四十余人,衣冠之禍,可謂慘烈。”此附傳後史官評論中所引述,以為同事附傳之由也。此類附傳,於《明史》中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