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翻到出來《大灰狼才應該小心》這本書和寶貝壹起***讀,發現和第壹次閱讀時,孩子有很大的變化,已經懂得去提問,也對細節捕捉能力增強,其實壹本書清楚的驗證了孩子思維方式的進步。於是想起了做這本書的精讀分享。這本逆向思維,發人深省的童書,也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它,帶孩子體驗不壹樣的關於大灰狼的故事。
媒體評論
《大灰狼才應該小心》由著名作家彭懿翻譯,是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協會選定圖書,它打破了經典和傳統,推翻了《小紅帽》《狼和七只小羊》《三只小豬》三個孩子們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裏可怕的大灰狼形象,將這三個故事融合在壹起,以大灰狼的視角重新演繹了壹個有趣、好玩的故事。
大灰狼目光呆滯的看著手裏的童書,腋下還夾著兩本,完全沈靜在圖畫書的故事中,全然無視周圍小動物和小紅帽的存在,我們數壹數都有哪些呢?細心的寶貝會發現在樹叢中有四個小羊的蹄子,他們悄悄在藏在了樹叢中,而每個能露出臉的主人公都面帶笑容,是否都在和大灰狼在捉迷藏。這種關系打破了我們曾經意識到了大灰狼是個大壞蛋的說法。樹枝上的兩只小松鼠和右面樹枝上的小鳥壹起見證著故事的發展。他們壹起跟隨著大灰狼呦。我們可以在書裏好好找壹找。
我們之前多次提到閱讀童書應該全面,要細致。從封面開始直至封底,都是貫穿著故事的始末。當妳遺漏了某個環節都將影響全面的理解童書,也是童書精讀帶給我們最大的啟示。
翻開故事的扉頁,三個串聯的小故事,《狼和七只小羊》《小紅帽》《三只小豬》這是我們曾經理解的關於大灰狼的故事。而這個故事貫穿的主線,都是大灰狼想吃小動物和小紅帽,而最終都沒能得逞,正義戰勝邪惡。當孩子讀過這樣的故事後,腦袋裏立刻浮現出,大灰狼是個大壞蛋。哈哈,那讓我們壹起進入這本童書,看看大灰狼是怎麽經過這壹天的吧。這種敘事方式和維吉尼亞李伯頓的傳世名篇《小房子》的環襯極其相似。《小房子》的環襯預示了時代的變遷。而《大灰狼才應該小心》這本書的環襯為後來大灰狼的心裏活動做了很好的鋪墊。
後面的這頁,第壹次閱讀時我忽略的翻過了,通常圖畫書在環襯後就是扉頁,而這本書卻設計了這壹頁,當我在扉頁中看到床上的小熊時,突然意識到,這頁中的小灰狼就是我們的主人公小時候,壁爐邊狼外婆給小狼講那幾個傳世佳作,告訴小狼,壹定要小心。長大後,大灰狼依然循規蹈矩的按照圖畫書裏講述的內容比照的做事情。其實我們可以給寶貝引入“創新”這個詞。3-6歲的小寶在他們知識儲備量的不斷增強,他們開始願意去思考,去探究表面現象的本質。也許他們還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更豐富的詞匯也可以增加他們邏輯思維的能力。
故事進行到扉頁時,我們的故事就要開場了。大灰狼收拾好屋子,準備出發了。它餓了,要找點吃的去。環環相扣的鋪墊,就在大灰狼關上門的壹瞬間它的背後還傳來了外婆的聲音“大灰狼才應該小心”帶著忐忑的心情大灰狼出發了,比照著圖畫書的模式它出發了。他會成功嗎?
先說說這本書怎麽讀。在讀這本書時,妳們會發現有兩種顏色的字,壹種黑色的,壹種棕色的。黑色的字講述的故事的內容、大灰狼不斷的心裏變化和行動。而棕色的是三本傳世圖畫書中的關於這個片段的描述。而這個色調也和書的前環襯顏色保持壹致。對於小壹點的寶貝,講述環襯時就把三本圖畫書內容告訴孩子,在《大灰狼才應該小心》故事敘事中只講黑色字體的部分。兩個不同的切換容易讓低幼的孩子混亂。而對於大壹點的寶貝,就可以非常清晰的去比較他預計發生的事情和實際現狀進行對比,讓他意識到書本中所描述的會有變化,也深入探討這種不同所引起的原因和造成的結果。
大灰狼拿著圖畫書出門了,壹次壹次的碰到了圖畫書裏壹模壹樣的。而大灰狼卻壹次壹次的失敗。《大灰狼才應該小心》中作者運用不同的視角,讓畫面栩栩如生,多姿多彩。那我們跟隨作者的眼睛去捕捉大灰狼內心變化。
仰視角度 : 大灰狼興奮的來到了七只小羊的家,左拿著圖畫書,右手拿著粉筆。(看來道具都準備好了)大灰狼擡腳邁上小坡,小房子盡收眼底。能想想它現在的心情。“到啦,到啦!這就是小羊的家。”看過書大灰狼提醒自己“壹定要小心,可別暴露了自己是大灰狼”
平視角度: 大灰狼來到小羊家,從窗口探頭看這屋子裏的小羊,壹定要數清楚,可別落掉壹只。壹個平角將屋子裏的小羊盡收眼底。那我們可以帶著寶貝數壹數有幾只小羊呀,是不是發現每只小羊身上都帶著壹把小剪刀。和寶貝壹起說壹說兒歌。能聽到小羊哢嚓哢嚓,揮動剪刀的聲音。屋子裏的紅點白底上衣的小羊正在看著七只小羊的圖畫書,綠點上衣的小羊做著剪開大灰狼的肚子救出小羊的遊戲,其余的小羊正在捉迷藏。屋子外面的大灰狼心驚膽戰。細心的讀著發現小羊家也有壹個大笨鐘,而大笨鐘的時間作者也畫的非常用心。
俯視角度: 大灰狼碰到了小紅帽,極其殷勤的上前和小紅帽搭話,樹上的小鳥和小松鼠,緊張的註視著事情的發展,靜靜的看著小紅帽和大灰狼的不期而遇。大灰狼心裏想“這回也和圖畫書裏壹模壹樣”。那大灰狼會成功嗎?
近景遠景 : 書中多次運用了這種方法,我挑選了這張豬家三兄弟的圖片。豬兄弟們高高興興的拉著車,背著柴和擔著水往家裏走,和前面碰到羊媽媽的畫面有連貫性。他們有說有笑、熱火朝天的勞動和遠處樹林中大灰狼的孤零零的身影形成鮮明的對比。畫裏話外的聲音。是不是又聽到狼外婆的話“大灰狼才應該小心”
大灰狼終於安全的回到了家,可是什麽也沒有吃到的它只能摟著小熊,餓著肚子睡著了。我問平平,大灰狼它吃了點什麽?她找了找,發現桌子上盤子裏的剩下的蘋果核,她果斷的說,它的蘋果。孩子們真是讀圖的專家。那我想問問看著您,大灰狼的蘋果哪來的?哈哈,是呀!
圖畫書的樂趣是在找尋的過程中體會到的,它能帶給我們啟示,發人深省,也能帶給我們樂趣,為什麽很多媽媽在接觸到繪本後就深深的喜歡上了。有人說圖畫書是給小孩子看的,我的孩子大了,只看純文字書。當然我不反對這種說法,但是圖畫書運用簡單的文字和豐富的畫面,讓孩子能夠體會到文圖作者對故事的深入理解,畫裏和畫外都有故事。
故事講完了嗎?還沒有。封底大灰狼拿著壹本書又興高采烈的出發了。壹群綿羊中間坐著壹個小孩。初次讀到封底時,我匆匆濾過了。第二次時,我想這是不是大灰狼在夢中出現的情景?或者是第二天發生的事情?當再次打開繪本時,大灰狼躺在床上睡著了,桌子上擺放著三本圖畫書,那大灰狼手裏那本是什麽書呢?故事講到這裏,我想大家心裏都明白了。那大灰狼能成功嗎?讓孩子們幫助我們把故事續寫吧。從封面到封底,實在佩服作者獨具匠心的設計,讓這本童書給我們啟示,帶給我們視覺的享受。
譯者:彭懿,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和攝影家。作品包括:學術專著《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世界兒童文學:閱讀與經典》等;幻想小說《我撿到壹條噴火龍》等;童話《晴天有時下豬》等;攝影集《背相機的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