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元朝有幾個脫脫

元朝有幾個脫脫

脫脫(公元1314—1355年),字大用,他出身於蒙古貴族,出生時容貌奇特,非同常人。年幼時,他天性活潑好動,不喜雅靜沈郁。到了上學的年齡,父親特意為他拜請了浦江名人吳直方為師,意在將脫脫培植成國之棟梁,然而脫脫對讀書的興趣並不大,他對老師說:“先生讓我整天正襟危坐,攻讀聖賢之書,倒還不如給我多講壹些有關古代名人如何成才就業的故事。”及年齡稍長些,少年脫脫長得粗壯結實,加之喜好武藝,臂力過人,勇猛無比,十幾歲便能開壹石重的弓。15歲那年,他便被征為皇太子侍從。天歷元年(公元1328年),脫脫被按成制授襲提舉司達魯花赤。次年,他奉詔入朝覲見皇上,文宗見脫脫氣質獨特,極口盛贊說:“這孩子將來必定大有可為!”於是,升遷脫脫為內宰司丞,兼任前職。五月,又任命脫脫為府正司丞。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文宗親自授予他虎符,雕時升調他為忠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元統二年(公元1334年),又讓他兼管宣政院事務。五月,朝廷遷他為中政使,六月,又任命他溈知樞密院。從他進京起,不到六年時間,脫脫由於深得宣帝的信任,壹連官升數級,成為朝廷省、部級大員。

至元元年(公元1335年),唐其勢陰謀起事,事發被殺。其黨羽答裏、刺刺等人見勢,忙起兵發難。脫脫親自挑選精兵強將討伐答裏、刺刺部隊,最終將他們全部擒獲,押解大都聽候處置。因平叛有功,脫脫被拜為禦史中丞、虎符親軍都指揮使,不久又被提升為左阿速衛。至元四年,他被升遷為禦史大夫,仍兼任前職,擔任禦史大夫後,脫脫如魚得水,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能。

當時,元朝已是日薄西山,朝政趨於腐敗,法度不行、官宦不廉。脫脫大膽改革、重振綱紀,朝廷內外壹片肅然。壹次,脫脫跟隨皇帝出巡,返回上都時路過雞鳴山、渾河,皇上準備在保安州畋獵,不料禦馬失蹄跌倒,於是便認為這是個不吉祥的征兆。脫脫進諫說:“自古以來帝王正襟危坐於九重之上,每天與文武大臣們談論治國明理,至於那些飛鷹走狗般的邪門異說,是不值得理會的。”皇上認為他說得很有道理,於是授予他金紫光祿大夫的職銜,同時兼任紹熙宣撫使。

忠心不二大義滅親

脫脫的伯父伯顏是當時朝廷的重臣,任中書右丞相。他平日專斷跋扈、自以為是,平定唐其勢叛亂後,伯顏更是肆無忌憚,根本不把皇帝和其他官員放在眼裏。他擅自提拔親信,對奸佞小人放任自流,且常常濫殺無辜。此外,他還把各衛所的精兵收編為自己的部下,國家府庫錢帛,也聽任他自由支配。皇帝對伯顏的所作所為很是不滿,但終因他的威望如日中天,也不便將他怎麽樣。朝中其他百官更是敢怒不敢言,奈何伯顏不得。脫脫自幼在伯父家長大,伯顏也把他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子看待,因此兩人先前關系親密,感情很深。及至脫脫在朝中任官,對伯父的行為極為擔憂,認為伯父所為將為整個家族招致麻煩。他多次婉言勸說伯父,但伯顏狂傲自大,不以為然,反而斥責脫脫不懂長幼之禮,辜負了伯父對他的期望。

勸說伯父無效後,脫脫只得私下和父親商量,他說:“伯父驕狂放縱實在是太過分了,萬壹天子震怒,我們所有的人都得受牽連,防患於未然,我們何不在事情還沒敗壞之前來尋找解決辦法呢?”父親認為脫脫說得有理,然而壹直優柔寡斷,反反復復,不能作出果斷的決定。脫脫又向老師吳直方請教,吳直方對脫脫說:“《春秋傳》有‘大義滅親’的典範,何不仿效之?大丈夫只知忠誠於君王,報效於國家,其他還有什麽好顧及的呢?”當時,皇帝周圍都是伯顏的親信黨羽,只有世傑班、阿魯是皇帝的心腹,每天相伴在皇帝左右,脫脫於是與二人結為朋友,坦誠相待。另外,錢塘人楊禹曾經在宮中侍奉過皇帝,當時任奎章閣廣成局副使,能夠出入皇宮,皇帝知道他忠誠可用,於是,每次與脫脫議事也都讓楊踽參加。

至元五年(公元1340年)秋天,正值伯顏出使應昌,脫脫立即與世傑班、阿魯商量,準備把伯顏阻擋在東門外面,然後見機行事,後來因為考慮到成功的把握不是很大,最終取消了行動計劃。不久,趕上河南範孟假借聖旨斬殺省臣,被朝廷查處,案件牽連到廉訪使段輔。伯顏對漢人素有偏見,這次便乘機傳言說,漢人不能擔任廉訪使,並且命令禦史大夫別兒怯不花定成制度公布於世。別兒怯不花害怕因此招致非議,稱病不出。伯顏幾次傳話給別兒怯不花,敦促他立即照辦。監察禦史把這件事告訴了脫脫,要他來替別兒怯不花辦理此事。脫脫當然極不滿意伯父的這種做法。他回復監察禦史說:“別兒怯不花位高於我,而且掌握著大印,他不同意,我自然更加不敢擅作主張。”別兒怯不花懼怕伯顏對自己進行打擊報復,最後只得起草章程,準備上交皇上。脫脫不能制止,於是又向吳直方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