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漢語詞典 - 魏徵與魏征的區別

魏徵與魏征的區別

魏征是現稱,魏徵是古稱,他們是同壹個人。

魏徵,字玄成,下曲陽縣人。唐朝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魏徵早年參加瓦崗起義,跟隨魏公李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618年),歸降唐朝,勸降英國公李勛。授太子洗馬,輔佐隱太子李建成,獻策平定劉黑闥和山東地區。玄武門之變後,歸於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初授諫議大夫、檢校尚書左丞,安撫河北。再遷秘書監,參預朝政,校定古籍。

後遷侍中,封巨鹿郡公,負責門下省事務。累授左光祿大夫、太子太師,進封鄭國公。直言進諫,推行王道,輔佐唐太宗***創“貞觀之治”,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四位。貞觀十七年,去世,獲贈司空、相州都督,謚號文貞。魏徵曾參與修撰《群書治要》及《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

早年經歷:

魏徵自少孤苦貧寒,雖窮困潦倒但有大誌向,早年不事生業,出家成為道士。他喜好讀書,涉獵廣泛,眼見天下將要大亂,尤其屬意於縱橫之說。大業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為官。九月,元寶藏起兵響應瓦崗起義軍首領李密,期間寫給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寫。李密發現魏徵非常有文才,於是召魏徵為元帥府文學參軍,掌記室。

魏徵獻上壯大瓦崗的十條計策,但李密未能采納。大業十四年(618年),占據洛陽的軍閥王世充攻擊倉城、洛口等地,均被李密擊敗。這時,魏徵對李密的長史鄭颋說:“李密雖然多次取得勝利,但是兵將也死傷了不少,瓦崗又沒有府庫,將士們取得戰功得不到賞賜。還不如深溝高壘,占據險要,與敵人相持,待到敵人糧盡而退時,率軍追擊,這才是取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