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管理課堂紀律介紹如下:
1、要嚴格要求,但不能管得太死
嚴格要求是老師對教學、對學生負責任的基本要求。但嚴格應該有度,這種度就是不要管死了,畢竟課堂不是軍營,不必壹定要舉手投足整齊劃壹。要做到“嚴而不死”,要求老師在紀律管理時充滿人道關懷,具有人文精神。
2、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做學生的朋友
要教育好學生,首先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做學生的知心人。有了這份愛心,我們的工作才會細致,方法才會正確。不論學生是出自平民家庭還是幹部子弟,也不論學生是成績優異還是成績暫時落後,老師要做到親疏無別。
面對成績好的學生,不要給與太多的”優惠“,面對差生,不能冷眼相看,棄而不管。否則差生就會認為自己可有可無,甚至對老師不公的作法產生不滿,形成逆反心理,處處與老師對立,老師也會因此而威信掃地,寸步難行。
3、講究批評的藝術
壹般來說,學生違紀很少是出於故意,而是因為缺乏自制力。對待學生的違紀行為,老師要心存友善,要靜觀事態的發展,處理時留有余地,講究策略,而不要視若洪水猛獸,劍撥弩張,大發其火。有時只需壹個眼神或壹個動作暗示就可半“搗亂“扼殺在萌芽狀態。
當然,對待舊習難改,屢次犯錯,氣焰囂張的學生,老師則要當眾給以嚴厲的教育,告訴他做人最基本的素質是知廉恥、懂榮辱,告訴他不要誤把老師的寬容當軟弱,話要幹脆,要觸動其靈魂,達到威懾違紀者,警誡其他人的目的。但事後壹定要找機會做好安撫工作。
4、優化課堂教學管理
好的紀律來自好的教學,改進教學是改善紀律的關鍵。教學失去吸引力,學生就會隨之失去學習的興趣,而把課堂行為轉化為違紀犯規的錯誤方向。課堂管理的實施是課堂教學得以動態調控、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
作為課堂教學的發動者和組織者,為了保證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順利實施,並取得預期的成效,教師應將課堂管理作為壹種組織手段,具有嚴肅性,並帶有壹定的強制性,它要求學生課堂要步調壹致,聽從指導,不得自行其事。
5、善用表情進行課堂管理
教師可以用表情巧妙地在課堂上傳遞自己對學生的信任、期望、贊許與批評等信息,激發和抑制學生活動動機,改變活動的方向和強度來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
註視的時間對課堂管理和課堂教學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註視學生的次數減少時,學生註意力分散的情況就加重,相反,教師多看學生,學生學到的東西也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