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是莊子。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約公元前286年),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莊學的創立者,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老莊”。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僅擔任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陰陽”,其“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
據傳莊子嘗隱居南華山,卒葬於彼,故唐玄宗天寶初,被詔封為南華真人,《莊子》壹書亦因之被奉為《南華真經》。
莊子和儒墨有壹點很大的不同,儒家墨家推崇聖人,而莊子則反對推崇聖賢。在《莊子·胠篋》中,他宣揚“絕聖棄知”的思想。
莊子反對“人為”,理想的社會是所謂“至德之世”。《莊子·應帝王》的“渾沌之死”就是主張自然,反對人為的寓言。另外,莊子反對儒家的等級觀念,儒家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莊子認為“道通為壹”,認為道在萬物,萬物平等。